
《丹心碧血映红旗》
发布时间:
2022-06-13
——战火纷飞中的文艺战士——(在各大学艺术院校讲稿)
同学们、同志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接班人,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约有三亿六千七百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还多,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所以,最近从中央到地方,从总书记胡锦涛到省、市委、关工委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地进行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活动。
什么叫民族精神?概括地说: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祖国、爱人民,为了抗击外侮内患,英雄倍出,团结如钢,打不烂压不跨,不怕流血牺牲,迎着胜利前赴后继的强大民族,我们抗击过以英国为首的八国联军、进行过震惊世界的二万伍千里长征,坚持过八年抗战打败了日本鬼子,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把美帝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以南,包括最近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顽强的拼搏精神……等等、等等,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你们江西财经大学非常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在学习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引导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英勇斗争,从而了解我党我军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壮大及其丰功伟绩,学习那些曾为祖国、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英雄们,作为一个新四军老战士感到非常高兴,我代表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全体老战士向你们这种可贵的学习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问候!
今天我以一个老战士的亲身体验和大家谈谈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新四军刚成立时只有一万零三百人,抗日胜利时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就发展壮大到31万多人,翻了三十倍,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发展壮大成强大的五百万人民解放军。新四军从弱到强,处处打胜仗,抛头颅、洒热血,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光荣地誉称为“铁的新四军”几十年后的今天,“铁军精神”已经成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之一,他们为祖国为人民一片丹心、一腔热血洒在了祖国大地,映红了我们的五星红旗,今天的五星红旗有当年新四军的鲜血染红的一角。所以我今天讲话的标题就叫《丹心碧血映红旗》。副标题:战争年代硝烟中的文艺战士。
我是16岁参军到新四军一师一旅文工团,今年我已76岁了,在部队当过小文工团员、文化干事,慢慢当编剧、当导演,带职下连队当指导员带兵打过仗,转业后在文工团、歌舞团当过导演、团长、书记成为国家一级编剧。从一个不太懂事的小文工团员,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把我磨练成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没有艰苦的磨练,党的教育,也不会有我的今天,当年在部队随着形势发展新四军几个师扩大改编为华东第三野战军的好几个主力兵团,由于我们二十三军当时是华东地区的精锐主力部队,所有华东的主要战役我都参加过,例如消灭敌第一快速纵队、打枣庄消灭敌整编51师、活捉中将师长张毓英、打孟良固消灭国民党王牌军74师张灵甫。淮海战役(活捉杜聿明就是我们23军抓到的)、渡江战役、解放杭州、上海,打到朝鲜去抗美援朝我都亲自参加过,可讲的事很多很多,因为我在部队和地方从事文艺工作的时间较长,故而今天我重点说说战争年代硝烟中文艺兵的生活、工作及参加战斗的情况,介绍他(她)们如何对党对祖国一片丹心,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弘扬民族精神作无私奉献。
(一)《艰苦中的革命乐观主义》
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我们新四军虽然没有红军二万五长征那么艰苦,但在日本鬼子、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封锁下,不管是吃的、穿的、住的都是相当的艰苦。当年的艰苦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有人可能会说:当文艺兵还不舒服,整天说说唱唱、跳跳蹦蹦快活得很,有什么艰苦奋斗可言?现在的文艺兵笔挺的毛料军装,黄黄的授带,金光闪闪的肩章帽微,你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像彭丽媛、宋祖英、郁钧剑、阎维文站在舞台上多威武、潇洒、漂亮,那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正规化了,强大了,可战争年代的文工团,可不是那么回事,是人们想像不到的艰难困苦,我们穿的都是农民用手摇纺纱车纺的粗线炽成的土布,很厚很硬,也很结实耐穿,发的棉军装套在身上拖到膝盖下边,棉袄不像棉袄,大衣不像大衣,因部队军衣只有大、中、小三个号码,我们只有16、17岁,还有两个更小的女演员只有13 岁(戊群、孙燕),就是小号码的棉衣也很大,棉裤长得拖地,没法行军打仗,只好把裤脚管朝上卷两层,裤腰也朝下卷两层束在腰间,这一来,棉裤是短了,但腰间就粗了,大棉衣一罩腰间鼓起了大肚子,15、16岁的大姑娘大着个肚子就像怀了孕样,后来首长看到了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大家七手八脚剪的剪,缝的缝,把军装都改小了。虽然不怎么好看,但大家已感到很满足了。演戏用的乐器也很简单,没有钢琴、大提琴,就是有;行军打仗也带不走。只有笛子、锁呐、二胡、口琴,二胡都是用大炮弹壳锯开蒙上羊皮自做的,声音清脆,就连一套锣鼓都是从敌人的娃娃剧团缴获来的,后来打进上海、杭州后才彻底换装慢慢走向了正规舞台。
吃的就更苦了,本来在江苏浙江一带都吃大米,可是46年北上,进入山东沂蒙山区老百姓的生活也非常贫困,那里只长红薯高粮,根本看不到大米,我们吃的高粮苋饼还不完全是高梁米做成的,只有一半高粮米加水调在一起磨成糊糊,然后再加一半切碎了的红薯藤掺和在糊糊里一绞合(红薯藤在江苏只是喂猪的青饲料),烤出的苋饼朝太阳光一照,就像厚厚的一张草纸,干巴巴地吃下去,大便都解不出来。就这样,为了吃饱了肚子行军打仗,从来不叫苦,照样吃得很香,战士们还编了个顺口溜:“从苏北到山东,高梁煎饼卷大葱,要想吃大米,反攻回华中”,体现了艰苦奋斗革命乐观主义。吃的菜也非常简单,有时吃稀饭时最好的菜就是用一个瓦盆装着一些用盐巴炒的黄豆,这是最好的早饭菜,有时黄豆盐放少了不下饭,吃多了又怕菜不够吃,自觉的同志只好数着吃,夹两三粒豆子就喝几口稀饭,有的同志忘了数,一下子夹七、八粒,当他自己发现夹多了,这个人只好难为情地自觉的悄悄走开,躲到一边去喝白粥。但是他没有不满,更没有牢骚,他只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从来没有埋怨这种艰苦,而认为这是应该的,应该默默去承受!津贴费只有二两黄烟的钱,一条毛巾天晴洗脸,天冷当围巾,没有牙膏、只发一小袋无敌牌的牙粉,就连吃饭的用具都是向老百姓借,每人只发一只“洋瓷碗”吃饭喝水用,打菜的盆子都是向老百姓借那种洗菜或和面的盆子,为了借盆子打菜还闹过一次笑话,沂蒙山区老百姓的盆子都是青瓦或者是红瓦农村土窑烧的那种瓦盆子,有的是洗脸盆,有的是洗菜盆,有的是尿盆都差不多,而且老百姓很穷,只一个土坑,甚至连个桌子都没有,各种盆子经常放在地上,搞不清哪个盆子是干什么用的,有一次一听到部队吹号开饭了,正好那天刚打完胜仗,好不容易老百姓慰劳送来一只大肥猪,吃红烧肉,那值日的一听吹号开饭了,性急慌忙地从地上抓起两只瓦盆就朝伙房跑,老大娘一看追在后边就喊,老大娘喊的是土话“同志,尿盆,尿盆……”“……要盆?!吃完红烧肉就还你……”,拿着瓦盆朝伙房跑得比兔子还快。当大家抢着吃红烧肉的时候总觉得有一股什么味道,但是难得吃一餐红烧肉,你一块我一块呼啦呼啦地还是吃得光光的,大娘跑来一看说这是尿盆呀,“啊,尿盆,我还以为你“要盆”呢”。后来当大家知道这是个尿盆还乐哈哈说“不要紧,红烧肉加了香料,吃了行军打仗更有劲”。连汤都喝得光光的,这虽然是闹了一场笑话,但这是真事,他充分地显示了我们部队当时的艰苦生活,和一种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艰苦的行军、打仗,当时正值号召打“运动仗”一晚要走一百二十多里路,太阳下山了天快黑就开始走,一直走到第二天太阳快出来,敌人的飞机来了,我们也已吃饱了、躺在地铺上睡着了,由于汗流夹背,无法洗澡,男女团员身上生了蚤子,一有空烤火就抓蚤子,朝火里一丢格崩格崩响,女同志蚤子爬进了头发,当时都是长辫子,为了要演戏扮演各种人物,比如:农村姑娘、老奶奶、大嫂子、当官的姨太太、地主婆……等,不像现在什么样的假头套都可以买到,故而长辫子未经组织批准不能随便剪掉,也有个别女同志蚤子太多受不了,气得偷偷剪了,最后只好在生活检讨会上哭鼻了,还要受处分。但过后想想又笑了,蚤子全部消灭了。
要说艰苦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整个部队条件虽然极端艰苦,但我们抱定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最落后的武器装奋、小米加步枪,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打挎了小日本、打挎了几百万条件最先进的国内外反动军队,推翻了几百年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新中国进入小康生活,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艰苦奋斗。可以说我们党靠艰苦奋斗起家,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没有艰苦奋斗,就没有我们党今天的局面,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为什么我今天要引用我们当年新四军这些艰苦奋斗的事例,因为,艰苦奋斗是我党、我军的政治本色,是我们的传家宝,有了它,我们的事业就一定能够胜利。
当年艰苦奋斗,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推翻三座大山,为人民翻身得解放,而今天艰苦奋斗为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人可能会说:部份人都小康生活了,干嘛还去吃那些苦,这里要郑重说明一点,我们提倡艰苦奋斗,当然不是要人们还都去过从前那些苦日子,吃豆子要数着吃,有皮鞋不穿去打赤脚穿草鞋,绝对不是,“十六大:再三强调,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战争年代那么一股自强不息的劲头,但是,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已成往事,再打仗肯定要换成洲际导弹加电子信息了,这就是与时俱进,而这些;同样离不开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那种认为现在小康生活了还提艰苦奋斗老一套,已经过时了,这是极其错误,极其有害的,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和全体政治局常委在“十六大”之后专门来到西北坡,重温革命的传统精神,特别提出不要在大好形势下就忘乎所以,要有忧患意识,要重温毛主席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只要我们牢记“两个务必”,任何宏伟目标,就一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二)出生入死的火线抢救
战争年代的文工团任务繁重;既是文艺宣传队又是政治工作队,打起仗来还是战斗队,除了战前的阵地鼓动宣传,战后要为歌颂战斗英雄的庆功大会演出(像电影“英雄儿女”的王芳那样)打了胜仗有大批的俘掳要管理教育,要把伪装成士兵的那些当官的审查甄别出来,只要一打仗文工团男女演员全部下基层到第一线,不少同志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从1946年到1948年解放战争的规模越打越大。越打越残酷,残酷到什么程度呢?大家分开几天一见面相互问候的第一句话就能看出当时的气氛,现在一见面握手言欢第一句话“你好,那儿发财呀!”而战争年代见了面的第一句话“哎呀,你好,怎么还没死呀!”只要一打仗,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今天还有说有笑,说不定一场遭遇战第二天这个战友就牺牲了,这就是战争!只要战斗一打响,文工团的女同志全部下战地包扎所照顾伤员,男同志全部下连队到火线上带着担架紧紧地跟在突击队、敢死队后边,突击队冲到那里,我们带着担架就赶到那里,只要看到有一个战士倒下了,不管敌人的机枪、炮火多凶猛,就要冲上去把伤员抢救下来送包扎所,当时部队有一条军纪,在战场上,任何危急情况下,不允许丢下一个自己的伤员和牺牲同志的遗体,因为他们都是为革命倒下的,既是革命的道德观又是铁的纪律,除非全部牺牲了没话说,所以当时文工团员的信念,宁可自己牺牲也不能丢下一个伤员。在敌人枪炮的呼啸爆炸中,带着担架从这个炮弹坑跳进另一个炮弹坑,为什么要跳炮弹坑呢,解放战争期间,美帝国主义支援国民党反动派大批的榴弹炮,杀伤力相当大,榴弹炮一炸开就是好大一个坑,跳到坑里就可以掩护担架和自己,而且下一个炮弹不会炸在同一个坑上,跳在里面比较保险,一排炮弹打过来咚咚咚……一下就几个大坑,紧接着第二排又是咚咚咚……只要没打死,炮弹一炸,我们就带着民兵担架紧跟突击队,朝正在烟雾弥漫的炮弹坑里跳,人虽没炸死,那股炸药味热烘烘的呛得鼻子透不过气来,就这样带着担架紧紧跟着敢死队往前冲,虽然这样能安全一点,但也有不少的文工团员在火线抢救中光荣牺牲了,我亲身经历的有一次是打确山那一仗,我下到三0团和连队一个姓龚的文化教员带着担架正从这个炮弹坑跳向另一个炮弹坑的时候,突然一阵机枪和迫击炮打过来,他身上还正背着一个伤员就被机枪扫倒了,这个伤员心想,他是为了救我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也要把他拖回去,于是他解下绑腿带,一头绑在文化教员身上,一头绑在自己身上爬着把这个文化教员拖下阵地,但已壮烈牺牲了。而我呢也倒了霉,突然感到颈脖子里热呼呼,手一摸血淋淋的,原来是在颈子后边飞进一块小弹片,如果再打进去一点,伤了中枢神经不死也是植物人了,幸好命大,马克思不要我,也可能马克思觉得我太小,想让我多活几年。弹片取出后没有事,至今只留下一点小疤痕,但当时这块弹片真要打断了中枢神经,党和人民需要我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我也死而无悔,牺牲我一个,幸福华夏人,否则还算什么共产党人!
(三)《死亡线上的火线喊话》
要说到毫不利已伟大的奉献精神,还有一件事几十年使我难以忘怀。47年1月,也是快过春节的时候,下着雪,我们刚在山东峄县一举消灭了装备先进的敌第一快速纵队,接着剩胜追击,四天后直逼驻守枣庄的敌整编51师师部和两个旅,这是一支阻挠我新四军进入山东与八路军会师的拦路虎,为了会师必须消灭他,我们把枣庄团团围住。战斗打得很激烈,打了几天几夜不投降,从1月9日直打到20号十多天,最后从外围打到枣庄城里,进入巷战,面对面没多远,快要拼刺刀了,就在战斗间隙中,我们文工团队长陈国桢是一个很好的男中音,他和一个小同志拿着铁皮喇叭,对敌人开展政治攻势,喊话叫他们投降,“穷兄弟们,你们也是穷苦人被迫当壮丁的,现在已经被围困几天几夜了,大雪天,天寒地冻,再围困你们半个月饿也把你们饿死,快投降吧,缴枪不杀优待俘虏……”,他们当官的也对我们喊:“怕什么,我们有的是美国牛肉罐头,美国飞机给我们空投,你们有嘛?你们只能吃枣了唷……”,还叽笑我们,为什么说我们只能吃枣子呢,枣庄出枣子,资本家好多仓库堆满了用麻袋装的枣子,战斗进入巷战后,水泥地上没法挖工事,就拿大麻袋装的枣子堆得厚厚高高的当掩蔽体,一时饭送不上去,战士饿得无法支持时就用刺刀挖开麻袋抓把枣子充充饥,所以他叽笑我们“你们只能吃枣子”!陈队长旁边这个小同志气得鼓鼓的“吃枣子也不差,老子就凭小米加步枪,打得你屁滚尿流,装备那么先进的第一快速纵队刚被我们消灭,你们再不投降,马上也要完蛋了:,越讲越气,激动得就站起身来了,脑袋和身子都露出了掩蔽体,陈队长见势不妙赶紧站起身来想把他按下去,谁知一阵机枪扫过来,被队长按下去的那个小同志没打着,而站起身来的陈队长自己却中弹了,为掩护别人自己却血肉模糊,赶紧抢救下来送包扎所,这时还下着雪,文工团正在包扎所帮助抢救的女同志一听说自己的队长负重伤了,以孙博同志为首的赶忙找了四块砖头烧得滚烫,用衣服包好放在伤口边,怕冻坏伤口,连夜朝后方医院送,可是因出血过多,没到医院途中就牺牲了。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就在第二天1947年1月20日下午全部歼灭了整编51师两个旅三万多人,打下了枣庄,我们不少战士的鲜血洒在枣庄的大地上,陈国桢同志只是其中的一个。同学们,文工团的陈国桢同志是为了掩护别人而牺牲的,他的情操是高尚的,奉献精神是伟大的,但当我们在淮海战役中,对敌喊话的情况就完全两样了,为什么呢,淮海战役,主战场我们六十多万大军加上支援前线的民工、民兵当时叫“子弟兵团”却有一百多万,一下子把杜隶明、黄伯韬、黄维、邱清泉……等几个兵团包围在徐州一带的大平原上,几十万人别说一天要吃多少粮食,就是有多少水也要喝光,包围圈越缩越小,最后一个小村庄包围着一万多人,老百姓的鸡、鸭、牛早就被抢光、杀光,开始靠飞机空投大米,只要飞机一来,下边黑压压一片国民党兵仰着头准备抢大米,一个大米麻袋足有二百多斤,懂得力学的人都知道,从几百米的高空掉下来重量要加几倍,为了抢到大米大家都朝掉下的麻袋方向挤,一批麻袋、木箱砸下来也不知压死多少人,抢不到大米的,就架起机枪朝对方扫射争夺大米,罐头,互相残杀,粮食精贵到什么程度呢,当官的太太们一根金条向士兵换不到两碗大米,当兵的不给换,金条不能当饱大家都要活命啊!他们饿得太惨了,冬天埋在雪地里的麦苗都扒出来吃光了。就在这个时候,我们文工团的演员配合部队用箩筐装着热腾腾的大米饭、白面馒头、红烧肉送到前沿阵地开展政治攻势对他们喊话:“不愿打内战的兄弟们,快过来吃饭吧,优待俘虏是解放军的一贯政策……就在你们左前方一百米的地方,有大米饭、红烧肉、白面馒头,不信你们先过来一个人看看……”。一听说有红烧肉,白面馒头,饿得快要晕过去的人口水都会流出来呀。非常灵,一会一件白衬衫挑在枪口上(代表白旗投降的意思),先过来一个人,像这样的兵都是曾被俘虏过又放回去的“兵油子”,了解我们的政策,过来一看真是热腾腾的馒头、红烧肉,先狼吞虎咽地吃一阵,有时一来一群,当场吃着吃着就晕过去了,那是“撑的”,然后由自己喊话:“排长,是真的,快带兄弟过来吧……”。然后整班整排的沿着他们战壕朝我们这边跑,要是被他们当官的发现了,马上就是一阵大炮或机枪,这种前沿阵地火线喊话要切切注意机动敏捷,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否则目标一暴露,马上就会遭到敌人的排炮袭击,机枪扫射,这是在死亡线上进行的政治攻势,随时都有死的可能,为此我们不少战友倒在火线喊话的阵地上,但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崇高的理想目的,死亡是吓不倒我们的。
(四)《就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他》
要谈到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伟大精神,我们有一个纵队文工团的女演员叫杨珍,民歌唱得特别好,什么“绣金匾”、“南泥湾”,战士们听了都叫她“金嗓子”,戏也演得特别好,演“放下你的鞭了”、“血泪仇”边演边哭,感动得战士们都流泪,部队一听说“金嗓子”来演出了,就像我们现在听说彭丽媛、宋祖英来演出一样的高兴。攻打莱芜战役时,女同志都下到火线的包扎所。有一天上级命令她从包扎所带着12付担架,也就是12个重伤员朝后方医院转送,因为包扎所一般都设在营、团指挥所附近,伤员从火线上抢救下来,先在包扎所消毒包扎一下以免出血过多,医疗设备非常简单,重伤员要治疗必须立即送往后方医院,那次只有三个女演员带着十二付担架的重伤员,也就是说一个女孩要照顾四个重伤员,还有几个战士带着枪负责护送,平时部队行动都是夜里,因为敌人的飞机非常猖狂,美帝国主义为了支持反动派打我们,他送了十几个飞行大队给反动派,都是最新式的,可是我们当时一架飞机也没有,本来白天不能送伤员,但是因为重伤员伤太重,出血太多,不能拖延时间,战士的鲜血就是命令,为了赶时间抢救伤员,只好白天走,正当走到一片开阔地上,突然冲过来三架飞机,疏散也来不及了,重伤员又不能从担架上跳起来逃避,金嗓子她身边担架上躺的这个伤员是个排长,二级战斗英雄,一只手炸断了,她脑子一闪,无论如何就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战斗英雄,这时有人喊着她名字“杨珍,快掩蔽”,他却喊着“不要管我,保护好伤员……”。 这就是她一刹那的信念,怎么办?这个女演员杨珍急中生智只好用自己的身体趴在重伤员身上掩护他,敌人的飞机非常猖狂,因为他知道我们当时没有飞机跟他较量,所以它飞得很低,刺耳的呼啸声似乎就是从头顶上擦过去一样,一股狂风震得树叶都哗哗朝下掉,胆小的半天才能清醒过来,这三架飞机低空沿着担架这条线俯冲下来,一梭子机枪,十几个炸弹扔下来,十几个人一下子就死了七个人,几乎打死了一半,女演员杨珍也牺牲了,被掩护的那个重伤员当时清醒过来,发现扒在他身上的杨珍死了,而自己没有死,这个炸断了手的排长就跟疯了一样对着女团员的尸体哭喊着“你不该 死呀,你完全可以跑呀,都是为了我呀……”。“你不但是个好党员,还是个好演员,你能为那么多部队唱歌演戏,鼓舞斗志打胜仗,战士那么喜欢你,可是为了掩护我,你自己却牺牲了……”,在担架上哭得死去活来的。当没有牺牲的战士,用铁锹将杨珍等七人的遗体就地掩埋时,连个牌子都来不及写呀,这些无名烈士死后连个名字都没留下,他们只留下了“奉献”二字,掩埋时这个伤员从担架上滚到地上,跪在土坟前,哭喊着“我只要不死,一定像你那样,做一个党的好儿子!”同学们,这就是战争年代的一个文工团员和一个冲锋陷阵战友的血肉之情。正真的英雄,不仅仅只是成就大业者,还应该符合最崇高的道义标准,也必须具有自我牺牲精神,面对命运挑战他无私无畏、坚强不屈,杨珍同志是当之无愧!
你们别小看一个文工团、文工队,那是部队战争年代培养干部的基地,他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干部和指挥员,现在不少的将军和高级指挥官,都曾是当年的文工团员或文化教员出身,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粟裕大将的夫人楚青都曾是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的团员,原国防大学副校长上将戴学江就是我们23军一个连队的文化教员……,他们在艰苦与战火的磨练中奉献自己的一切,从而造就了一个个对人民有用的干部或将军,因为他们一个个都是毫不利已、无私奉献的英雄。
胡锦涛总书记一再告诫我们,要始终不渝地服务人民,心中装着人民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总之一句话,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要说到“全心全意”,使我联想起当年我们部队文艺工作者,那种全心全意服务于部队和战士、全心全意服务于战争的精神,不少同志在战地的舞台上奉献了血肉之躯,一只手,一条腿甚至宝贵的生命。
(五)《全心全意为兵服务的人》
(1)因为扮演地主黄世仁锯了一条腿。
那是部队正开始忆苦思甜,大张旗鼓进行阶级教育,地方上也正打土豪分田地,我们新四军有一个部队文工团配合部队阶级教育,下到一个团去演出《白毛女》,当戏演到地主黄世仁强奸喜儿时,从台下“砰”一枪打上来演黄世仁这个演员的腿上鲜血直流,当场就乱了套,马上关大幕,戏就没法演了,下边坐着一个团一千多人的部队怎么办,赶紧换演员继续演出,所好排练时都是两个演员A、B制,这个A、B制也是为了防止战争中有伤亡,一边换演员继续演出,一边送伤员去医院。这个团的政委和团长可急眼了,这还得了,上级首长派文工团到下边来慰问演出,居然把演员打伤了,气得直骂娘。一了解开枪的人是个刚俘虏过来补充在连队的“解放战士”(什么叫解放战士?就是俘虏过来经过教育自愿留下来的战士)。这还了得,马上下令把那个开枪的战士绑起来关了紧闭,还要查他的历史,什么政治目的,这个战士在禁闭室不但不老实还大哭大叫,“我要报仇,要把所有的黄世仁都杀光……”,后来一了解他是当长工出身,他的妹妹就是被地主强奸了,上吊死的,他看到黄世仁强奸喜儿时,就想到死去的妹妹,恨不得一枪打死他,就开了枪。同志们,这就是部队文艺在战争年代发挥了任何工作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个演员躺在医院里,首长去看他时,他笑着说:“当兵一辈子,打日本、打反动派没碰坏我一块皮,却挨了自己同志一枪,你们不要关他“禁闭”,快放他出来,应该好好表扬他,这一枪打得好呀!打出了战士的阶级仇、民族恨,这一枪打的不是我,而是地主黄世仁,这一枪我一条腿没啦,但心里却特别高兴……,说明我扮演的这个地主是成功的,说明我为战士服务是全心全意的……”。看望他的首长和同志为他高贵的品质感动的流泪鼓掌。那个战士从紧闭室放出来,知道了这件事,后悔地痛哭一场 ,从此变了一个人,打仗特别勇敢,淮海战役还立了三等功。同志们,这就是一个文工团员全心全意为战士服务的高贵品质。
(2)“全心全意”像金子般地闪光。
这个演黄世仁的演员在忆苦思甜中奉献了一条腿,渡江战役后,我们23军文工团一个叫伍伦的演员在舞台上奉献了一条命。渡江战役后,我们四纵文工团此时已改编为三野23军文工团,为参加教育改造起义过来的第十六兵团的任务来到江苏的震泽(吴江附近),白天我们分头做起义官兵家属的工作,晚上 就演出歌剧《赤叶河》配合忆苦思甜教育,开演前,演地主的武伦同志悄悄的问导演:“今天是最后一场吧”,(因为教育改造工作快结束演的是最后一场),每当演到高潮时,台下总是哭声一片,一个官太太哭得昏过去用担架抬走的,当演到地主吕成书丧心病狂地把女主角喜燕儿逼进草棚里要强奸时,正好喜燕儿的对象苦大仇深的农民禾子赶上,恕不可忍地搬起一块大石头从窗口砸进去,台下鸦雀无声,都希望能把地主砸死,没想到,突然恶霸地主吕成书从草屋里窜出来,掏出手枪对准正逃命的禾子“砰的一枪,谁也没有想到一声震耳效果枪响之后,紧接着又是一枪“砰”的巨响,这突如其来的第二枪,后台的同志都愣住了,还以为做“效果”的出了毛病,导演赶紧跑到侧幕去检查“效果”,发现大家神色紧张的注视着台上演地主的伍伦,只见伍伦肩头上,脖子上全是鲜血,这血湿透了衣服,又流到舞台上,他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大家的心都揪起来了,不约而同地喊着“快送医院”,换演员,继续演出。”事后才知道是一个通讯员看戏时,他的苦难身世和戏里的禾子差不多,他在农村爱上一个姑娘,后被地主抢去当小老婆,为地主生儿子传宗接代,他夜里操着斧头去杀地主,不但没杀成反被地主一枪打伤了腿,逃出来才当了兵,他一边看戏一边想,只恨当年手中只有斧头没有枪,阶级仇恨使他失去了理智,操起手中的家伙就向“地主”开了枪,开枪后他自己也晕倒在地上了。当我们把伍伦同志抬上但架时,他半睁开眼奄奄一息地说了最后一句“不要处分那个开枪的同志,他有阶级仇啊……”。在他自己生死关头,想到的却是别人,为了崇高理想和祖国的明天 ,他把年青的生命和一腔热血洒在了艺术阵地的最前沿,成为他一辈子的“最后一场演出”,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像闪光的金子一样,五十多年来在我的心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金光。我想,这就是当年一名文艺战士全心全意服务于部队的光辉形象。
还有67师文工队在朝鲜战场上,经常在坑道里为一支待命出击的部队演出,越是最前沿的坑道就越简陋,因为都是临时挖的坑道,用枕木支撑起来的比较低矮,在里边行走必须弯着腰行进,所以演出的时候抬不起头来,部队坐着看戏,而我们只能跪着为战士们演唱,一跪就是半个多小时,有一次美国鬼子突然来了一群飞机,扔下了大批的炸弹和燃烧弹,那燃烧弹扔下来光秃秃的石头都烧得“咔嘣、咔嘣”的响,十几架飞机的炸弹硬是把坑道给震塌了,当场就压死了不少同志。我们67师文工队正准备作鼓动宣传演出的六个演员就牺牲了五个人,一个重伤,单在抗美援朝中,我们67师文工队就牺牲了13个人,当时全队先后只有70多个人,平均1/5的伤亡率,就是5个人中就牺牲了一个人(不含负伤的人),23军老军长黄浩在为我们67师文工队回忆录作序时写道:“5个人中牺牲一个,和战斗部队伤亡比较,比例就不算小了”。所以志愿军总部为全队集体荣立三等功,并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功勋章一枚。至今还埋在朝鲜国土的志愿军烈士陵园里的就有我们四个女演员,9个男演员,这13个演员他(她)们是:
1953年3月于朝鲜前线江原道、箭川洞、高崖山等地牺牲的有:安邦绪、李琦玲(女)、胡斌(胡治中)、韩守箴(杨守箴)。
1953年4月朝鲜秋洞前线牺牲的有:刘德法、班式(孙邦士)、尤震霄、李霁(李昌庭)(女)、杨献贤(女)、金锋(王民锋)、陈志民。
1954年6月于朝鲜江原道、葛田里等地牺牲的有叶聪(叶彩然)(女)、吴天行。
这仅是一个师先后70多人的小文工队,竟牺牲13人之多!感人肺腑呀!
同学们,为了打败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赶走美国野心狠,小小一个文工团(队)就有这么多同志流血牺牲,那么当年端着机关枪、杠着炸药包直接冲锋陷阵的几百万人民军队、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志愿军几十万的烈士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战争年代没有高工资,更没有高档享受,他(她)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什么? 他们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他们高尚的道德准则又是什么?这种伟大的精神又来自哪里?我想只要从我刚才讲的这些新四军文工团员们的一件件事绩中,就能悟出一个大道理,什么大道理?那就是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装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用战争年代那么一股劲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乐与奉献的伟大精神,在党的“十六大” 精神引导下,牢记“三个代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万众一心、携手共进,让伟大的民族精神大发扬,祖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壮丽辉煌!
(此讲稿曾在八所大学,艺术学院,九个中学宣讲)
(2003.3)
(作者:葛 华 编辑:admin)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