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四 军 与 新 中 国
发布时间:
2022-06-13
新 四 军 与 新 中 国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徐承云
(2019年5月25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懈奋斗,在共和国辽阔的版图上,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壮歌。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幸福安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在即将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我们不能忘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建立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新中国诞生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功勋。
新四军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部队之一,既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历史贡献,同样也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四军部队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根脉和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在延续、在发展,新四军将帅们一直在新中国的各条战线上奋斗和奉献,新四军在战斗中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铁军精神一直在激励人们勇往直前!
一、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转折
历时14年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我国作为一个大国走向世界的新起点。因此我们赞颂新四军对新中国的贡献,仍然要从抗战胜利说起。
新四军为抗战而成立,为抗战而奉献,在抗战中坚强,在抗战中发展。新四军于1937年10月12日正式诞生,于1947年1月取消番号, 走过了10年的战斗岁月,先后对日伪军作战2.46万余次,毙伤日伪军29.37万余名,俘敌12.42余万 ,另有5.4余万日伪军官兵向新四军投诚反正;为了自卫,还进行“反顽”作战3200余次,毙、伤、俘顽军官兵14.3余万名,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四军组建时只有1万人,而到抗战胜利时,主力部队发展到21万余人,地方部队9.7万余人,民兵自卫部队96万余人。其中仅抗战期间就伤亡8.2万人。历史的结论是,新四军是华中地区抗日战场的中流砥柱,是华中人民的长城。
抗日战争是决定中华民族命运和民族复兴的生死存亡之战。首先,抗战胜利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实现了民族的空前团结。近代以来,我国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封建官僚欺压百姓,科技落后,经济萧条,还屡遭外敌入侵,战败后,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心理遭到重创,民族情绪极度自卑,民族精神低沉涣散。近百年的民族抗争,直至到了抗战时,中国共产党担当了民族的脊梁,唤醒民众,全民抗战,结成最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民族精神的振奋,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开始。其次,抗战胜利后废除了日本、德国等强加给我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有了提升,被称为“四大战胜国”之一,被拿破仑称为“睡狮”的中国开始苏醒了。第三,抗战检验了中国各阶级政党的民心向背,使广大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未来发展确立了政治方向。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出于一党之利,由消极抵抗到节节败退,加上腐败无能,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失去了信任。而中国共产党则从一开始就主张坚决抗战,继而带头抗战,并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牺牲。广大人民在实践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在中国共产党。一些民主人士,包括英美观察组的人士到了延安以后得出结论:人心的向背决定着历史的走向,中国的未来在延安。第四,经过抗战,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得到较大发展,到抗战胜利时,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已发展到约132余万人,民兵268余万人,解放区面积达104.8万平方公里,人口1.225亿,为新中国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新四军部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独吞胜利果实,维护独裁统治,冒然发动了扼杀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内战。全国解放战争,是摧毁蒋家王朝,催生新中国诞生的伟大战争。毛主席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编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四军番号于1947年1月取消,新四军部队是人民解放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将帅们在不同的战场指挥了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战斗。
第一,为解放战争准备了战场。华中地区经济富饶,交通发达,战略地位重要,是蒋家王朝的经济命脉,是他们政治统治的核心区域,是敌我必争之地。然而在抗战时,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等于把这些地区让给了日本侵略军。我新四军部队不畏强敌,深入敌后英勇杀敌,解放了大片国土,建立了苏南、苏中、苏北、皖江、淮南、淮北、浙东、鄂豫边等八块根据地。解放战争初期,为了争取和平,我党作了一些让步,根据地有所缩小,但大部分得以保留。这些解放区,大都建立了人民政权,党群关系好,军民关系好,人民觉悟高,为人民军队作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是我军打胜仗的重要基础。
第二,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主力部队。抗战胜利时,新四军发展到了31万人,一分为五,一部分到山东(山东部队大部已到东北),整编为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一部分留在华东,组成了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第三师由黄克诚率领开赴东北,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战斗序列,参与了东北战场的三年解放战争;第五师则与八路军南下支队、河南军区合编为中原军区。其他地方部队留在原地坚持作战。解放战争中,战略防御阶段全国有七大战略区,战略反攻阶段先后有五大战略区和四大战略区,战略决战阶段有三大战场。无论哪个阶段,华中、华东都是重要战场之一,而且多数时间都是主战场。战斗在该战场的新四军部队,包括一部分山东原部队,编制、结构有很大变化,由开始的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整编为后来的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等,但主要成份、主要领导、班底仍是新四军部队,因此可以说华野、三野的主力之源是新四军部队。
第三,新四军部队能打大仗硬仗,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大体情况是:“中原突围”:国民党军企图一举消灭我中原部队。我中原野战军以鄂东军区部队就地坚持游击战争,以第1纵队由皮定均率领伪装为主力向东转移,李先念率领主力2.5万人分两路突围,经过浴血奋战,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突围。
在最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山野、华野先后进行了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以及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等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36万余人。毛主席说:“我华东军在第一年作战中,已表现出自己为全国各区战绩最大的军队”。其中苏中“七战七捷”和孟良崮战役闻名中外。苏中“七战七捷”:粟裕率华中野战军坚持在内线作战,以我3万余人对敌12万人,进行了宣泰、如南、海安、李堡、丁林、邵伯、如黄等7次战斗,历时50天,歼敌5.3万人。孟良崮战役:“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消灭国民党军王牌部队七十四师,张灵甫毙命。
在战略进攻阶段,我华东野战军主要进行了胶东保卫战、洛阳战役、豫东战役、胶济路西、中段战役等。在战略决战阶段,华野首先进行了济南战役,然后进行了著名的淮海战役。关于淮海战役,毛主席评价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首先,淮海战役是粟裕首先提议发起的。其次,淮海战役是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联合作战,华野参战部队最多,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共17个纵队和1个军,以及江淮军区、豫皖苏军区、冀鲁豫军区部队共42万人,占淮海战役总兵力的70%,刘邓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参战7个纵队,约占30%。再次,华野部队歼敌最多,达44.3万人,占总歼55.5万人的80%。
与二野一起发起渡江战役和京沪杭战役,第三野战军以4个兵团、15个军、共65万人组成东、中集团,从4月20日发起渡江,一举突破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渡江以后,4月23日第三十五军进入总统府,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第七兵团的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军日夜兼程,于5月3日解放杭州;叶飞率第十兵团解放上海;然后又进军福建,解放福州和厦门。
三、接收部分中心城市,为新中国奠定重要基础
过去,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长期战斗和生活在广大乡村,占领的城市也是中小城市。解放战争后期,我们开始解放大中城市,接收和管理大中城市,这是新中国建设的起点。新四军部队和新四军一些主要领导,为接收和建设中心城市作出了贡献。
1948年9月,在济南战役过程中,根据党中央和华东局的指示,成立了以谭震林为主任的济南特别市军事管理委员会,战斗结束后接管城市,一面打扫战场,扫清残敌,稳定社会秩序,一面制定和宣传党的政策,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了平稳过渡。
1948年底至49年初,中央任命黄克诚为天津市委书记兼军管会主任,于是黄克诚率华北、东北等地干部7400多人,在天津解放过程中就进入天津,首先健全三套班子,实现“完整接收”;然后“恢复治安,安定人心”;再就是尽快清除战争创伤,迅速恢复水电交通,特别是迅速复工,让多数人进入工作岗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克诚尤其重视严肃军队纪律,在天津市树立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央任命刘伯承任军管会主任,粟裕为副主任、南京市市长。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中央先后任命谭震林为浙江省委书记、市政府主席、杭州市军管会主任。他接到任命后,首先组织了1万多干部分配到各条战线,迅速完成接管和改造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工作,同时为长远建设而制订了培养10万名干部的计划,并组织省委一班人作出建设新浙江的部署。
上海解放后,陈毅任上海市市长。与接管其他城市比起来,上海的接管要复杂得多,斗争激烈得多。上海是世界大都市,是我国经济文化中心,是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的基地。刚解放时,处于半瘫痪状态,粮食只够吃7天的,遗留的蒋军官兵近2万人,国民党特务组织成员3万多人,小偷、乞丐、妓女多达60万人。陈毅说:“这些都是我们陈市长的‘子民’哟!”陈毅以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定和果断,首先恢复生产,稳定民心;同时反投机、反封锁、反轰炸;再就是团结各方,除旧布新,对私人资本进行利用、限制、改造,很快使各项工作走向正轨,社会得到安定,经济得到恢复,使市民和国际舆论界叹服。
1949年8月中旬,福州解放,中央批准成立了以张鼎丞、曾镜冰、叶飞等组成福建省委,福州市军管会由韦国清、叶飞、刘培善等人组成,韦国清任主任,借鉴接管其他大城市的经验,从东南沿海大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顺利进行接管福州市的工作。
接管各大城市,其斗争不亚于以往进行的重大战役。那时,我们面临两大考验:一是缺乏管理城市的经验,蒋介石预言:我把一个烂摊子交给他们,让他们进得去、出不来!另一个是自己能否经受得住酒绿灯红、糖衣炮弹的考验。上海刚解放时,国民党残余人员放风说,上海是大染缸,让共产党红着进去,黑着出来。由于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已提出警告,又采取了行之有效的得力措施,这两个问题都较好地得到解决,使我们在各大城市站稳了脚跟,为新中国全面建设奠定了前提条件。
四、为新中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栋梁之才
(一)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
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李先念
政治局常委:刘少奇、李先念、陶 铸
政治局委员:韦国清、方 毅、刘少奇、李先念、吴学谦、邱会作、邹家华、陈 毅、陶 铸、彭 冲、谭震林
书记处书记:方 毅、刘少奇、陈丕显、陶 铸、黄克诚、彭 冲、谭震林
国家主席:刘少奇、李先念
国家副主席:刘少奇
人大委员长:刘少奇
人大副委员长:韦国清、叶 飞、邹家华、张鼎丞、陈丕显、姬鹏飞、粟 裕、彭 冲、谭震林
国务院副总理:方 毅、邓子恢、李先念、吴学谦、
邹家华、张爱萍、陈 毅、陶 铸、姬鹏飞、谭震林
国务委员:张劲夫、张爱萍
政协主席:李先念
政协副主席:韦国清、方 毅、邓子恢、陈 毅、吴学谦、季 方、洪学智、钱正英、彭 冲
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陈 毅、张 震
(二)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军事家、元帅和将军有
军事家:叶 挺、李先念、张云逸、陈 毅、罗炳辉、徐海东、黄克诚、粟 裕、彭雪枫
元 帅:陈 毅
大 将:粟 裕、王树声、张云逸、徐海东、黄克诚
上 将:1955年授14位:韦国清、叶 飞、刘 震、李克农、宋时轮、张爱萍、陈士榘、钟期光、洪学智、贺炳炎、唐 亮、傅秋涛、赖传珠
1988年授5位:万海峰、王诚汉、张 震、洪学智、郭林祥
1994年授3位:王 克、周克玉、戴学江
中 将:1955年授53位,1988年授22位,1990年授1位
少 将:1955年授234位,1961年至1964年授317位
1988年授13位。
1955年、1988年两次实行军衔制时未授将军衔的副军职458位。
(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副职领导258位
其中主政各省市的比如:李先念主政湖北省,黄克诚主政湖南省,叶飞主政福建省,谭震林主政浙江省,张云逸主政广西等等。
(四)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党和国家部门正副领导的有210位
(五)从新四军中走出来的专家学者有
经济学家:骆耕漠、薛暮桥、孙冶方、李人俊、张劲夫、方 毅、朱 毅、陈国栋、闵 云、许 毅、范醒之、陈 显、陈穆等。
著名的文化人有:访问学者钱俊瑞、范长江、钱杏顿(阿英)、李一氓、彭 康、夏征农、刘季平、王阑西、白 桃、冯 定、何士德、贺绿汀,以及沈西蒙、沈亚威、亚明等。医学方面也有不少专家。
(六)奋斗在新中国外交战线的新四军将帅有
陈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十多年,协助周总理活跃在外交战线上,为新中国走向国际舞台作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陈毅的夫人张茜,曾任外事小组副组长,在“夫人外交”中作出特殊贡献。另在建国之初,周总理在解放军高级将领中抽选了14位同志任驻外使节,其中有5位是新四军中的中高级将领,他们是:彭明治、谭希林、袁仲贤、姬鹏飞和韩念龙。以后李一氓、刘晓、李连庆等也担任过驻外大使。
五、新四军传承部队为保卫建设新中国再立新功
新中国诞生后,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形势的发展,人民解放军进行了多次整编,新四军老部队的体制编制发生很大变化,但新四军的血脉还在,新四军老骨干部队还在延续、在发展。70年来的大体情况是:南京军区(现在的东部战区)、江苏、安徽、湖北省军区机关是由新四军部队演变来的;上海警备区、浙江、福建省军区机关是由新四军部分部队演变的第九、七、十兵团机关发展而来。此外,张国华率第十八军进军西藏,该军第五十三师是新四军水东独立团的种子。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70周年,70年前,海军最初就是在新四军原海防纵队的基础上,加上国民党海军起义部队一起成立的,由张爱萍任司令员。70年来,新四军延续部队分布在陆海空和武警部队:第二十军、二十一军、二十三军、二十四军(其中七十四师改为现北京卫戍区警卫3师)、二十五军、二十九军(现上海警备区海防二旅等)、三十军八十九师(现改为空降军四十三师)、三十九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四十四军一二三师(海南省军区一二三旅)、东海舰队登陆舰五支队等。现在武警机动师中有三个师是新四军延续来的。这些部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大都参加了剿匪、平叛战斗,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主要是保卫国土不受侵犯,捍卫祖国领土完整和主权,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同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参加抢险救灾,保护社会主义建设成果。1998年的“九八抗洪”,20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救灾,都飘扬着铁军的旗帜。
这里,专门介绍一下“叶挺独立团”的历史演变,可以
展示铁军的历史变化和铁军精神的传承。1925年3月,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和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周恩来等人,经多方做工作,选择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二师组建独立第三十四团,调共产党员叶挺任独立团长。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自己的武装部队,该团在北伐战争中担任先遣任务,屡战屡胜,打下武汉的1927年1月,武汉汉阳兵工厂受粤侨之托,制作了一块1米高、0.5米宽的铁盾牌赠送给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盾牌上刻有红色隶书大字:“铁军”,从此“铁军”享誉世界并永载史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该团全部辗转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后,改变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十师二十八团,以后转战赣南,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斗,长征中被改编为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挑起了“开路先锋”的重任,并完成了“飞夺泸定桥”的任务。全面抗战爆发后,叶挺独立团改编为八路军第十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一营,参加了平型关战役;随后随黄克诚挺进苏鲁豫,加入新四军行列,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该团四连进行了刘老庄战斗,82名壮士全部牺牲,当地党组织和人民群众抽选82名同年龄青壮年又组建了四连交给十九团,被命名为“刘老庄连”。抗战胜利后,叶挺独立团挺进东北,大战秀水河子,参加了四平保卫战,参加了辽沈战役,然后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一二七师三七九团,随四野南下,一直打到海南的万泉河。以后驻守在河南洛阳。1998年参加了“九八抗洪”,2008年奉命到四川汶川执行抗灾任务。以后到苏丹执行国际维和任务。该团涌现出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国际维和优秀士兵”谢保军等一批英模人物。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就是铁军历史的缩影。
六、铁军精神永远是建设新中国的精神财富
新四军将士在战斗中铸造的铁军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是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是激励人们进行改革和建设的精神武器。不仅仅新四军延续部队、新四军老战士在传承着铁军精神,实际上全党、全军、全国人民都在传承着铁军精神。
(一)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新四军历史的传承和宣传
几代领导核心都在重要纪念活动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国宣传和学习的英雄个人和群体中,都有彭雪枫、“刘老庄连”等新四军的代表。2014年7月7日在纪念全民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新四军老战士焦润坤和习近平主席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中,原济南军区第五十四集团军组成的“刘老庄连”,和由兰州军区第二十一集团军特战旅组成的“攻坚英雄连”两个英雄方阵,代表新四军传承部队,接受了习近平主席的检阅。
(二)新四军传承部队在70多年的历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不计其数,立功、受奖、授称号的单位和个人不计其数
新时代人们所熟知的英雄模范有:勇斗歹徒的英雄徐洪刚;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学雷锋标兵丁红军;忠诚卫士丁晓兵;舍身救战友的模范指挥员张新奎;抗震救灾英雄战士武文斌等等。新四军传承部队中产生的这些英雄人物,都是传承铁军精神的模范。
(三)广大新四军老战士都在不同岗位上,以实际行动传承着铁军精神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分新四军将士走向党政军领导岗位,带领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传承着新四军的优良传统;而更多的新四军老战士,则奋战和生活在中下层,职务不高,有的甚至没有什么职务,但他们都在默默无闻地为新中国作贡献,他们都是新四军的传人。自2014年以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和各省市研究会对健在的新四军老战士(1万多人)进行了采访。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铁军精神一直支撑着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管生活多艰苦、经历多曲折,总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总感到自己很满足,总教育自己的子女和身边人要热爱党,要艰苦奋斗!
(四)全国从事新四军历史研究和宣传的机构几十个,人数不下上万人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是全国性专门研究和宣传新四军历史的社会团体,是由李先念、粟裕、谭震林、叶飞、彭冲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和关心支持下成立的,叶飞、彭冲、周克玉等曾担任第一至第四任会长,至今已近40个年头。成立以来,举行了几十场学术研讨会,举办了几十场纪念活动,编辑出版了上百本专著。研究会主管主办的《铁军》杂志,上世纪八十年代创刊,至今已出版200多期。除此之外,有15个省市成立了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地级市、县一级研究会更多,上饶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是最年轻的一个。各研究会的成立和发展,为新四军历史的研究和宣传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上一页
上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