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岁老红军的嘱托
发布时间:
2022-06-13
百岁老红军的嘱托
10月11日下午,受省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的委派,吴光辉、唐晓欣在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同志的陪同下,来到九江市老干部休养所,看望省新四军研究会顾问、106岁的老红军杜宏鉴老人。
我们是杜老家的常客了,研究会每年都派人专程前去看望他。杜老见到我们非常高兴,热情地拉着我们的手,让我们在他身边坐下。和两年前相比,杜老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刚一落座,杜老就拿起水果和点心递到我们手上,看到我们吃了,他开心的笑了起来。
还是老习惯,每位来访的客人都要在杜老的一本专用笔记本上留下单位、姓名、电话,而且杜老还要逐一核对。
杜老告诉我们,他是吉水人,读过三年私塾,14岁参加革命,19岁踏上长征路。从红六军团到三五九旅,从抗战到南下,从西北野战军到新疆建设兵团,离休后来到九江。
我们向杜老介绍,多年来,研究会一直努力研究新四军历史、弘扬铁军精神,一定要把包括铁军精神在内的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好、践行好,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杜老仔细听着,连声说很好、很好!
杜老的儿子说,过去杜老生活规律,每天早晚都会在院子里散步,疫情以来活动减少,现在已不大出门了。杜老见到我们,兴致显得比平时高,看到今天杜老精神很好,我们希望杜老能为研究会写几个字,他欣然答应了。
杜老铺开纸张,用伤残变形的的右手提笔写下“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落款写上“书赠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老红军107岁杜宏鉴”。杜老写完,在场的人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心里充满了对老人崇高的敬意。
杜老伤残的右手从手腕到手指弯曲变形,不能伸直。1935年长征途中的一场激烈战斗,杜老右手腕中弹,伤及骨头和神经。当时部队缺医少药,伤口一直没有痊愈,直到三年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杜老手伤再度恶化,才做手术取出弹片,但从此落下残疾。
我们向杜老告别,可老人却执意要送。我们搀扶着他,老人身体瘦削,轻得让你不敢用力。我轻轻地拥着他,贴在他的耳边说,好好保重,以后我们再来看望您!老人在家人搀扶下,一直将我们送至电梯口,与大家挥手告别。
每次见到杜老,都感觉到从他身上汲取了一种力量,感受到肩上的责任。杜老爬雪山过草地,穿越战火硝烟,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突破一次次生死绝境,却从不动摇退缩,始终坚守理想和初心。他们是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亲历者、见证者,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标杆,是活着的历史。“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今天用伤残的手写下的是他对后来者殷殷的期望和嘱托。作为传承铁军精神的践行者,我们要牢牢记住这一重若千钧的嘱托,坚定理想信念,接过先辈红色的旗帜,将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新 言)
杜宏鉴,男,江西吉水人,1915年5月出生,1929年参加革命,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六军团通讯员、警卫员、班长、副连长、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卫生部司务长、指导员、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2军卫生部政委。解放后,任南疆军区后勤部政委,南疆军区生产管理处处长兼政委,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1师政委、兵团党委委员,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和静钢铁厂会战指挥部书记、副总指挥、总指挥。1978年任疆维吾尔自治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党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老龄委员会副主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顾问委员会常委。1984年离休。现居九江市老干部休养所。
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下一页
下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