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与景德镇
发布时间:
2022-06-13
新四军与景德镇
吴光辉
皖赣边重镇景德镇,在新四军发展史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叶挺和陈毅两任新四军军长先后指导景德镇新四军工作;南方8省14地区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历史中,皖浙赣边红军游击队集中在浮梁瑶里顺利完成了新四军改编;从瑶里改编走出了新四军第1支队2团3营,新四军第1支队战地服务团,新四军第1支队修械所;走出一批省(军)级高级领导干部……
瑶里改编,被誉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景德镇为新四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两度亲临指导瑶里改编
1937年10月底,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皖浙赣边区红军以江天辉为代表,与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代表、驻瑶里别动大队大队长张甫成,在祁门舍会山初次会面,列出谈判议项,而后在瑶里举行正式谈判。几个回合下来,双方达成了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4条协议:1、国民党当局停止向红军游击队进攻,撤退在根据地周围的一切驻军,准许游击队派人联络各地红军人员,红军人员过境通行无阻;2、国民党当局解除“移民并村”封锁,恢复群众生产自由;3、释放一切“政治犯”;4、红军游击队停止打土豪,停止与当局的敌对活动,其全部给养由国民党当局负责。
谈判刚刚结束,国民党闽浙赣皖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刘建绪便不断催促游击队下山改编,但遭到李步新、江天辉严词拒绝。
国难当头,国共合作事关民族存亡,中共皖赣特委决定派李步新、江天辉去南昌,当面向中共中央东南分局负责人项英、陈毅汇报谈判结果,请示下一步工作。
李步新、江天辉从瑶里出发,经婺源到浙江衢州,乘火车辗转至南昌,这时陈毅已到湘赣边区去了。当一听到皖赣特委代表来南昌的消息后,陈毅火速赶回,听取了李步新他们有关谈判情况。
陈毅对中共皖赣特委的工作非常满意,随即问起皖浙赣边区还保存了多少武装力量。当得知还保存了350余人时,陈毅称赞“不简单”。
听说游击队下山工作难做,许多队员对改编不理解,对《告南方游击队公开信》中关于“国共合作”之说仍有疑虑,陈毅激动地站了起来,在屋内踱来踱去。然后,陈毅停了停说:“而今,大敌当前,是救国救亡之险要关头,我们当以民族利益为重。日本帝国主义把枪口对着中国人,我们中国人要枪口一致,对着日本帝国主义。这样吧,我随你们一同回山里。”
1937年11月底12月初和1938年2月初,陈毅两度深入景德镇和瑶里,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指导皖浙赣边党组织和红军旅游击队的新四军改编工作。
在景德镇期间,陈毅在与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酆景福和国民党浮梁县党部书记、县长等会晤,重申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最广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希望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各界人士团结抗日,并就红军游击队改编和办事处与他们进行了交涉。
在瑶里和舍会山,陈毅听取了中共皖赣特委的工作汇报,调整中共皖赣特委改为中共皖浙赣特委,作为皖浙赣边的党的领导机关开展工作,王丰庆担任皖浙赣特委书记;与皖浙赣特委负责人逐一谈话;安排李步新担任义勇军驻景德镇办事处主任;在中共皖浙赣特委召开全体红军战士大会上,发表讲话,着重谈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含义,要求在合作中必须保持独立性,抗日由蒋介石领导,但红军决不与国民党的军队合编。
陈毅夜以继日地开展工作,迅速统一了皖浙赣边区军民共同抗战的意识,大大推进了新四军瑶里改编进程。
瑶里改编期间,由于地方党组织的宣传动员,加上陈毅同志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和军事才能的影响,许多热血青年慕名而来,前来参加新四军改编的人员部队有550多人,机枪3挺,步枪200多支,短枪30多支。
陈毅在景德镇和瑶里,虽然,只有短短几天,但他成功改组了皖浙赣边党组织,成功领导了新四军瑶里改编,并在景德镇成功推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今天,在瑶里,在党史界,仍然传颂着陈毅与国民党胞兄瑶里共表抗战决心的佳话,陈毅向开明绅士认错道谦的大将风范……
创建新四军1支队战地服务团
1937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陈毅来到了江西陶业管理局的那幢二层办公楼会议室。他此行的目地,就是与景德镇进步青年座谈交流。
当时参加会见的主要是抗日救亡歌咏队的成员,也还有其他一些陶业管理局的职员。座谈会从晚上10时许开始,一直开到凌晨近2时才结束。看上去陈毅不过三十多岁,虽经三年游击战争严酷环境磨练,没有一丝一毫倦怠之色,而是雄姿英发,语惊四座,他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尤其令人难忘。他一开口就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年轻人,他操着浓重的富有幽默感的四川口音,讲述了卢沟桥事变后,我国形势的深刻变化,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于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了无数共产党人,共产党为什么还要同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以及国共合作的前景,他都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说。
当陈毅听说进步青年李清泉等人想参加革命时,他爽朗地笑着说,“听说你们中间不少人想到延安去,这很好嘛!我这次来就是介绍你们到革命队伍里去的。但是,我不能带你们到延安去。同志们,延安是个好地方,是革命青年深造的好学校,但是,全国的青年总不能都到那儿去吧?青山处处埋忠骨啊!当前最需要的是到最实际的抗日斗争中去,到杀敌的战场上去,离景德镇不远的瑶里舍会山一带就有一支红军游击队。”最后,他饶有风趣地说“愿意去的可以报名,我陈毅给你们当红娘。”。
1938年春节前夕,在陈毅介绍下,江西陶业管理局工作人员李清泉等13位进步青年带着陈毅的亲笔介绍信,去瑶里参加了红军游击队。其中,熊振作(曾任交通部计划司副司长)、李清泉(曾任中国驻瑞士大使,安徽省副省长)、李汉雄(后改名李雷)、袁煦、凌菲(女) (后在原济南铁路局离休)、徐上庸(攻打句容县城时牺牲)、戴修选(皖南牺牲)、程希道(曾任原南京军区通信总站主任)、谢复华(后改名仪军,转业浙江金华,从事戏剧工作)、潘琪、潘启琦(后任原济南军区副政委)等人组建起了新四军第1支队战地服务团。
张三圭(曾任南昌市市长)和江西陶业管理局教师严兴让(1942年6月牺牲)、陶瓷工人张拙之(曾任辽宁省博物馆馆长)一起到了瑶里,但党的组织把他们留在本地参加斗争。他们在新四军驻景德镇办事处领导下,继续在地方开展抗日救亡的进步活动,发展党组织工作。
新四军第1支队战地服务团,这支由景德镇进步青年为主体人员创建起的战地服务团,成为新四军和党的政策宣传队,为新四军和党的宣传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走出新四军1支队修械所
新四军瑶里改编前后,来自河南孟津的一对表兄弟焦立德和安杰斋带领15位能工巧匠,奔赴皖浙赣边区,为红军游击队修理枪械。瑶里改编过程中,这批能工巧匠组建起了新四军第1支队修械所。
1937年9月,在红军游击队修理枪械的焦立德受命组建了红军皖赣特委独立营修械所,并任所长。修械所活动在浮梁瑶里与祁门棕里之间,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支,有时对原来掩埋枪支进行检修。其中,1936年前后,皖赣边红军游击队曾3次缴获敌人各种枪支140余支,都送到舍会山交由当地红军战士汪振丰保管。凡送来的枪支,均用棕皮裹扎包严,或藏放深山石洞内,或购棺木装好掩埋起来,直到1937年底,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在舍会山集中下山抗日时,汪振丰将原先埋藏的枪支挖出来,交由修械所修理好,再发给前来参军的新战士。
在舍会山,焦立德和安杰斋分别任江西抗日义勇军第2支队修械所主任和副主任。在分工上,焦立德主抓行政工作,安杰斋负责技术工作。加入游击队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不仅组织熟练技工来参加红军游击队,还培养出数位有经验的修械技工。
1938年2月,陈毅在瑶里正式宣布组建新四军第1支队修械所。在一次饭席间,陈毅对焦立德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让修械工人坐上席,并任命焦立德为新四军第1支队修械所主任。
随后,新四军第1支队械所从瑶里出发,进驻皖南潜口王村。3月,焦立德与安杰斋分任新四军军部修械所正副主任。新四军在江南首战卫岗之战告捷,陈毅在总结时说,此战也有军工生产战线上同志们的一份功劳,他还特地挑选一件缴获的日军呢大衣,指名送给焦立德。安杰斋的修枪技术深得陈毅夫妇的认可,时常为他们的枪做保养。此外,后任被誉为“中国保尔”吴运铎所在修械所车间主任。
焦立德,安杰斋带领从瑶里走出的修械技工们一直为新四军部队提供武器保障,为解放军军工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新四军运输线的景德镇站
在新四军前期发展中,景德镇是新四军赣州—吉安—南昌—景德镇—皖南泾县运输线重要一站。
新四军景德镇办事处还负责赣州—吉安—南昌—景德镇—皖南泾县的运输线的维护和保障。许多援助新四军的物资从广东进来后,就是经过这条运输线送到新四军军部的。1938年8月至9月,新四军军长叶挺从香港等地购置武器弹药路过景德镇,叶挺还对景德镇办事处工作进行了指导,办事处主任朱辉及时组织人员将武器弹药运往新四军军部。
新四军景德镇办事处前身为江西抗日义勇军第2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成立于1937年12月;1938年2月10日,改名新四军第1支队驻景德镇办事处;5月,改称为新四军联络站;1939年3月,新四军联络站奉命撤销。
景德镇办事处下辖瑶里留守处和都昌留守处,联络景德镇、都昌、湖口、彭泽、婺源、德兴、乐平、浮梁和安徽休宁、祁门等地的新四军和发展当地党组织。
景德镇办事处从建立到撤销只有1年多时间,却在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领导下,为新四军瑶里改编,新四军采办物资,输送兵员和保持与上级组织的联络做了大量工作。
一年多时间里,景德镇事办事处积极动员进步青年和学生参加新四军,到抗日前线去。当地抗日队伍规模从整编初的300多人扩大到500多人,先后为新四军输送了三批100多名兵员,并为延安输送了一批青年学生。
新四军在景德镇发展的事件还有很多,可以说,景德镇为新四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四军的发展,也推动了景德镇地区党的革命事业发展。
今天,让我们牢记传承新四军“铁军”精神,珍惜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上下同心,全力投入到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伟大事业中去!
(作者系新四军战士后代,景德镇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景德镇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
下一页
下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