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路凯: 我心中的夏光伯伯
发布时间:
2022-06-12
芦苇荡中的英雄战士
——我心中的夏光伯伯
2011年5月 30日,我们新四军下一代一行12人来到常熟市沙家 浜镇,参观仰慕已久的沙家浜革命圣地。
进入园区,大门上叶飞同志所题”沙家浜”三个大字金光闪闪。进门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郭建光、阿庆嫂等英雄并肩战斗的高大的石雕像,仿佛在迎接参观者的到来。展览馆外墙上刻着“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八个大字,这是对沙家浜军民当年浴血奋战、英勇抗敌精神的总概括。
来到革命历史纪念馆,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一组组蜡像向我们展示了当年新四军江抗36个伤病员在群众掩护下利用芦苇荡的天然条件,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打击敌人的历史史实。
当我走到郭建光的原型夏光伯伯的照片前,止不住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小时候爸爸给我讲起的夏光伯伯的故事。夏光伯伯,湖南省武冈县人,1926年刚满17岁,就在家乡参加了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1927年进入毛泽东同志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他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后因被捕,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抗战爆发后,夏光伯伯随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到苏常太地区,与日本侵略军巧妙周旋,开展游击战。1939年9月,“江抗”西撤后,在阳澄湖一带留下了一批革命火种,即后来人们熟知的“三十六个伤病员”,夏光伯伯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年11月,夏光伯伯根据上级指示,以这批伤病员为骨干,组建了“‘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并任司令,也就是新四军六师十八旅的前身,重新燃起了东路武装抗日斗争的火焰。
我爸爸也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江抗'担任一连连长。“江抗”的旗帜一竖起来,常熟人民奔走相告,人民自卫队也纷 纷要求与其合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发展成了一支500多人的队伍。经过几次战斗,“江抗”不断壮大,打得日伪军缩进沪宁沿线的大据点里不敢出来。据记载,在新“江抗”成立后的一年时间,夏光伯伯率部经历大小战斗共计47次,击毙日军147名,伪军357名。
1940年4月,谭震林来到常熟后,夏光伯伯改任江抗纵队司令、十八旅参谋长等职,后又任新四军苏中军区一分区参谋处长、教导旅参谋长、苏浙军区第四纵队参谋长等职务。解放战争时期,夏光伯伯又任华中、华东军区参谋处长,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上海等重要战役,战功卓著,智谋过人,成为了我军一位德才兼备的优秀将领。爸爸常和我说,夏伯伯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于枪林弹雨,但却没有伤到过一次,真是神了!
走出纪念馆,出口处栽种了 18棵青松,象征18位新 四军伤病员泰山压顶不弯腰的革命精神。我仿佛看到了革命火种在这里燃烧,看到夏光伯伯和爸爸他们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
1940年11月6日,谭震林在新江抗部队诞生一周年之际,撰写纪念文章《东路一年》,高度评价了夏光伯伯在江抗发展壮大过程中的殊勋。他说:“我们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当然有着许多的原因。然而如果没有夏光同志独当一面的斗争精神,和机智灵活应付当时的环境,那么就不能够有今天这样顺利的发展。我们东路的全体同志,应该学习夏光同志这种斗争精神,这种斗争决心。”
缅怀革命先烈,学习先烈革命精神。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而流血牺牲;为创建革命根据地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终身,革命先烈感人的事迹、动人的故事历历在目。
通过参观,我们对党的先进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革命先烈在艰苦的年代、恶劣的环境中,仍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远大的理想,那怕是洒热血、抛头颅,也要为共产主义真理而奋斗,达到了至高无上的精神境界。
(江西新四军研究会 唐路凯 )
(作者:唐路凯 编辑:admin)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