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 华: 两次突围中的日日夜夜
发布时间:
2022-06-12
两次突围中的日日夜夜
葛 华
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的话题经常讲,但是在改革开放逐步进入小康生活的大好形势下,有些年青人对今天获得的幸福生活理解不深,对队苦难中挣扎过来的祖国役有切身的疼痛体会。为了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祌,今天我给大家说说我们曾经参加过的“鲁南突围”及抗日期间的一次突围。
什么叫突围?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被敌人包围了,要突出包围。先讲“鲁南突围”。那是1947年6月刚刚从新四军1师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的第4纵10师4千多人(含1纵1师3团)被敌人7个整编师十几万的重兵团团围困在鲁南山区了。怎么会被包围的呢?由于1947年5月我们在孟良崮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号称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军整编74师32000多人,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这一重大胜利震憾了蒋介石,迫使他改变战略,恼羞成怒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向我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妄图与我华东野战军决一死战。
为了粉碎敌人“重点进攻”,我们华东野战军1、4纵队奉命南下,分兵几路向敌后出击,4纵作为华野主力,首当其冲,迅速向敌占区插去,初下鲁南时,我们4纵10师为先头部队,连续打下几个县城,如费县、部县,并配合1纵进攻滕县,形势大好,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当反动派发现我军外线出击的意图时,妄图阻止我大部队西进转人外线作战,几十万大军从四面八方向山东云集而来,尤其敌人侦察到我华野分兵出击的南路大军叶飞、陶勇所率的1、4两个纵队孤军出击敌后,便调集了7个整编师,妄图合围1纵、4纵,吃掉华野的这两个主力纵队。
形势非常严峻,叶飞、陶勇司令员研究决定,将4纵10师28、29两个团加上1纵3团留下来担任掩护,以便1、4两个纵队的主力转兵向西突出敌人的合围,进人济宁地区与3纵、8纵、10纵会合。
任务决定后当陶勇司令员端着酒杯向10师师长卢胜,政委韩念龙告别时,激动得手都有点颤抖地说留下你们10师孤军与几十倍的敌人周旋,说实在的,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顾全大局……”师长卢胜将酒一饮而尽坚定的说:请陶司令员放心!10师坚决完成任务,只要还有一个人,也要掩护主力安全转移。这样一来,原为先头部队,此时却成了担任掩护突围的后卫部队,并对敌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可是当阻击任务完成了,1、4纵队大部队的西进战略任务也完成了,但我们担负阻击任务的4纵10师却陷人了敌人重重包围之中,前后长达四十二天。
在这突围的四十二个日日夜夜里,惊心动魄的事就太多了,整个的过程和前因后果,几个钟头也说不完,这里只就“突围”二字讲两件事:
第一件:突围中一双双带血的铁脚板
1947年6、7月份正值鲁南雨季,接连好几天瓢泼大雨引起山洪暴发,滚滚洪水裹着沙土碎石从山上丨顷搏而下,沟壑变成湖泊、沙河变成大川,整个沂蒙山区成了一片汪洋泽国。自然环境如此险恶,与多于我军十几倍的敌人展开了包围与突围的争夺战。由于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交通要道都被敌人占领。白天我们只能隐蔽在深山野岭或山沟的小村庄,到了夜里我们就穿插敌人控制不到的小山路行走,“爬山头、兜圈子”“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碰上了就打一场遭遇战。本来平常打运动仗,急行军一夜要走120多里甚至180多里路,可是这时的夜行军却是骡马、担架、支前民工和部队,几路纵队混杂在一起,挤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行进,行动十分艰难。在山区泥泞路上转了整整一夜,一问只走了二十几里路。由于几千人的部队踩着黄泥巴,越踩越稀巴烂,越踩越粘乎,有的地方踩着陷进去,脚一拔出来,鞋子找不到了。如果你蹲下去扒鞋,一下子部队就拥成一堆了,来不及只好一只脚有鞋一只光脚丫。开始突围的初期,我们每人的脚上都穿着山东根据地妇女救国会做的厚厚鞋底的鞋,可是这种鞋天天浸泡在泥水里行军打仗,穿不了几天就烂掉了。当时的部队普遍没有鞋穿,怎么办,只好把被单布撕下来裹在脚上。六、七月份天热了,不要被子了,被子撕完了,撕衣服裹脚,继续边打边突围。由于长时间在泥水中浸泡,二十多天后绝大部分同志的脚溃烂的皮肤从脚底板上剥落下来,像剥了皮的麻雀露出了鲜红的嫩肉。本来一夜可以急行军120多里的“铁脚板”,如今却成了一双双滴血的嫩肉脚板底。每走一步痛似针扎,特别是一旦沙粒嵌进了嫩肉里,那是钻心的疼呀。再疼也要紧跟大部队突围呀,只要一掉队,敌人追在后边,马上就可能当俘虏。凭着崇高的理想信念,赤胆忠心,再疼再苦也不能掉队呀。继续跟敌人在山上打运动战,兜圈子迷惑敌人,找机会突围出包围圈。就这样,一双双剥了皮的脚在鲁南沂蒙山区路上,留下了一双双流淌着鲜血的脚印。印在了沙石泥巴路上,雨水冲刷下来,一路的泥巴上都有红殷殷的斑迹呀!
突围初期,大家身体还比较壮实,各种险恶环境都能坚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十多天后,尤其是4千多人的部队没有粮食,饥肠饿肚,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我们政治部开始还能分到几块马肉那是被战火打伤了的马,既不能行军又带不走只好杀了,马肉煮熟后用电话线穿成一串掛在颈脖子上,实在饿得不行了咬两口安慰安慰自己。两天后,马肉也没了,加上地方党政机关,为了策应敌人几十万大军的重点进攻,他们早已转移到深山密林里去了。为了不让敌人得到一点粮食,转移前进行了坚壁清野。没有想到我们的部队来后,每到一个村庄都是闭门锁户,十室九空。有一次,经过一夜的翻山越岭,天亮后驻进一个满目疮痍、万户萧疏的山村,这时我们浑身都淋湿透了,饿得全身无力,手脚发抖,眼里直冒火花。突然眼前一亮,好几个南瓜吊在瓜藤上,生南瓜在平时是无法咽下去的,可此时却变得非常的香甜可口了。同时又发现一个大石头磨盘,心想这石头磨盘是磨粮食的,说不定在磨膛里可能还有点没磨出来的粮食,大家七手八脚掀开上边一层石磨,果然在磨膛里还掏出几把高粱米,由于不停下雨粮食发霉长了很长的白毛。因为不敢生火煮熟,一冒烟就暴露目标,就要挨飞机轰炸,我们没有飞机抗衡,只好用水洗洗就朝嘴巴里塞。几块生南瓜加上一把发了霉的粮食,虽然充饥一时,但吃下去不久,肚子里大闹天宫,一阵阵疼痛,生南瓜和高粱米又全都泻出来了。
就这样饿着肚子,脚板底淌着血,一旦遭遇上敌人,照样打一场你死我活的夺路仗。整个鲁南突围部队减员3千多人啊!
情况越来越严峻,作战部队伤亡很大,减员也很多。文工团和卫生队的女同志来了例假也得泡在泥水里。战争年代部队女同志很少,她们能冲破封建世俗的偏见,投身革命军队中来,已是非常的难能可贵,面对这些艰难困苦,她们毫不示弱,师政委韩念龙指示部队一定要保护好女同志安全突围。师长卢胜作为一师之长,组织、指挥全师突围的重任自己已极度疲困,但他带头把马让出来给女同志骑。首长的率先垂范,激起了机关团以上有马的首长,纷纷主动让出自己的马,保证了全部女同志的安全突围。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我们在鲁南山区与包围之敌人展开浴血周旋紧急关头时,突然师部的电台与纵队领导失去了联系,而纵队首长已随刘、邓大军西进早已离开鲁南沂蒙山区。电台坏了,大部队作战得不到上级的指示,不了解周边的敌情,实在太危险了。正在万分忧虑时,侦察人员回来报告,他们在深山野林里遇到了鲁南区党委的同志,他们那里有电台,能与延安党中央取得联系。立即通过区党委电台向中央汇报了我们4纵10师面临的严峻情况,党中央立即作了三条指示,一是化整为零,上山打游击。二是朝南突围,穿过陇海铁路,与苏北兵团汇合。三是向胶东突围,由山东内线兵团接应,根据中央三条指示,经过认真权衡利弊,师党委作出向胶东突围的决策。最惊险的一幕是夜渡沂水大沙河。
当天夜里下着暴雨,雨蒙蒙的能见度很低,我们行军不久,面前横贯着一条大沙河。枯水季节的沙河,人们可以淌水而过,水只能淹到小腿肚子。而此刻的沙河因山洪暴发,水流冲着泥沙从山上倾泻而下注入河床,沙河面被水涨得足有两百米宽。两百多米宽又波涛汹涌的大沙河是个什么情景?你们还记得1998年发大水,电视上播的那些画面,水都淹到房顶,人爬在树上那些镜头吗?当时的情景就跟那电视上一样的惊心动魄呀!前边是激流的大沙河,后边是敌人的大量追兵,要想突出重围,转危为安,化险为夷,只有强渡大沙河。可是谈何容易呀,风狂雨暴,水深流急,整个河面浊浪滚滚。开始有几个试图泅水过去,可是一下到水里被奔腾的急流冲出十多米之外,有不少战士以为自己会游泳,奋勇跳下去,马上就被卷人了漩涡。当时有不少人跳下去再也没有回来,根本无法泅向对岸。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师首长采纳了通讯连的建议,当年的通讯连是干什么的?就是打仗的时候,专门负责架设电话线,指挥作战的通讯联系。他们有的是电话线,有的用骡马驮着的,有的电话线是战士扛在身上的。他们建议:用多股电话线拧成一股粗绳索,选几个水性好的牵着能泅水的马,一边跟着马泅渡,一边放绳索。经过好几个回合的沉浮拼搏,终于登上了对岸,将电话粗绳索拴在两岸的大树上,架起了一条条渡河的悬索。整个大沙河边的部队马上都效仿这种办法,大家抓住悬在沙河水面上的这根悬索慢慢泅渡过去,女同志有的两个男同志架一个,有的伏在马背上,有的抓住马尾巴,乘着马的游力,终于在天亮时敌人的飞机和部队追到沙河边时,只见滔滔河水,一片汪洋,一个人(新四军)也没有看到。当官的只能摇着头,望河兴叹。
这次掩护主力突围,华野4纵10师付出了巨大代价,从4600多人的战斗队伍只剩下1600多人,损失三分之二,局部的牺牲保障了全局胜利,显示了我军的高风亮节。
同志们,那么多的千难万险,四十二个日日夜夜,终于以敌人的包围失败而欢呼我们的突围胜利。
第二件事:一个含着血泪的英雄母亲
要说突围,还让我联想起抗日战争期间,有一篇回忆录记载,我们有一支地方武装县警卫团,在日本鬼子疯狂“清乡”“扫荡”时,他们坚持在深山老林里打游击。由于汉奸告密,遭到日本鬼子和伪军的包围和搜山。这个警卫团长的老婆叫冯桂英,带着刚满一岁的孩子来看赵团长,按常规带孩子的家属都在后方留守处,但因为这个孩子生下来一年了,还没见过爸爸是什么样子,而当爸爸的赵团长,天天要带兵打游击,行军打仗,多想看看从未见过面的儿子。就在这个儿子刚满一周岁生日的时候,妈妈冯桂英正好因公出差,顺便带他来到爸爸这个团的驻地。可是,祸从天降,不到三天就陷人了包围,老天不停地下雨,为了突围出去,这个妈妈带着一岁的儿子跟随部队冒雨行军打仗,紧跟着突围部队,天天都是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度过。人疲困极了,有一天夜里倒下去刚睡着还不到十分钟,迷迷糊糊地听到通讯员急匆匆地敲门喊“紧急情况,马上行动,就在只隔五里多地的前边村子里也住上了大批日本鬼子和伪军!”只好赶紧冒着大雨,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再踏上泥泞山路。这天夜里情况特别危急,部队过一条山下的密林小路秘密穿插出去,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山顶上手电筒乱晃,大批的敌人正从后边山头上翻过山顶,拦在了我们部队前面。日本鬼子和“二狗子”在山上边,我们的县警卫团在山下边,如果一旦被发现,他们居高临下一阵排炮、手榴弹,对我们山下的部队非常不利,威胁很大。因此,这个团长下令,只要不被敌人发现,我们绝对不先开火,一旦遭遇打响对我们非常不利。为了保存实力,避免火拼,要求不能有一点火光,不能有一点响动的声音,就是炮弹打过来烧着了身边的树和草也不能乱动暴露大部队的目标(英雄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就是为了保证全局的的胜利,不暴露目标,活活被烧死在阵地上的。这时,天上下着毛毛细雨,夜里伸手不见五指,敌人叽叽呀呀的声音和手电筒的光柱就在头顶上乱晃动,大家找好地形就地隐蔽,子弹上膛,装上刺刀,准备打一场恶仗。
这时突然山头上“砰、砰”两枪,接着又是一阵机枪,紧张的气氛使隐蔽的部队一点响声都没有,只听见雨点滴滴嗒嗒落在树叶上。可是,背在妈妈背上正在熟睡的赵团长的孩子,却“哇”的一声惊醒了,这时大家紧张的心,都提到喉咙口上,一岁的孩子怎能哄得住,枪一响他害怕呀,只好赶紧用手捂住嘴,鼻孔还能出气。可是一岁的孩子他懂什么,越捂他的嘴,手舞脚蹬地哭得更厉害,就在头顶的山路上,敌人好像发觉了什么,喳喳唬唬地手电筒乱晃。这个时候冯桂英赶紧把孩子抱在怀里,把奶头塞进孩子的嘴里,紧紧捂住孩子的嘴,有人拉她说:“你捂这么紧孩子透不过气要憋死的”。她哭着说“一个团人的生命安全……你叫我怎么办?”,她流着血泪把孩子紧紧地捂在怀里不让出一点哭声。就这样,部队虽然躲过了一场恶仗,悄悄地急速前进,胜利地从山沟的小路穿插出危险区。而这个刚满一岁生日团长的儿子,就活活地憋死在他*的怀里。这时做爸爸他*的心啊!就连放声地嚎啕大哭一场都不能啊!哪个儿女不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呀!同学们,这就是一个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顾全大局,不惜牺牲自己的亲骨肉,光荣而又伟大的母亲!
这件事虽然不是发生在鲁南突围,但是通过抗战期间地方武装突围这件事让大家了解一下,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多少人受尽磨难和屈辱,多少英雄儿女流尽了血和泪,做出了伟大的无私奉献。
我们只有一个师的兵力4千多人,却把近10万的敌人,牵着他的鼻子在沂蒙山区弄得他团团转,最后以包围失败告终。请你们算一算,1个师4千多人对付7个整编万敌人,这是个什么比例呀!也就是我们只用了极少的〈1/20〕部队,却牵制敌人大于我们20倍的兵力,这样牵制敌人的手段,减少了其它战场的压力,为了两个主力纵队进军鲁西、豫东,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赓)谢(富治〕兵团携手开辟新的战场创造了有利条件,8月6日党中央毛主席亲自致电第1、第4纵队胜利转移。最重要的是摧毁了敌人几十万大军“重点进攻山东”的全盘战略计划,粉碎了狂言“用三个月消灭华东野战军主力于山东”的梦想。
这次行动包括掩护刘、邓大军过黄河西进,转人外线作战,在军史上统称为“鲁南分兵”。鲁南突围的胜利靠的是什么?靠的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我们的党和军队就是靠这些精神发展壮大,靠这些成就伟业的。否则就不会有我党今天的局面,就没有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和今天的小康。人民军队就是靠这些优良的传统作风,团结如钢,打不烂、压不垮,前赴后继不怕流血牺牲,爱祖国、爱人民,这就是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这一切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绝对办不到的。
同学们!你们想想,解放战争的鲁南突围和抗日战争中一个警卫团的突围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这仅仅是所有战争年代其中的两件事,他们为了打败日本鬼子,不当亡国奴,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赶走美国野心狼,端着机关枪,扛着炸药包冲锋陷阵的几百万人民军队,又有多少人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了多少英雄?但是他们不怕苦、不怕死,前赴后继,就是因为他们有了为人民求解放的崇高理想和跟定共产党的坚定信心。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五星红旗。如今,我们接过这面红旗,勤奋学习,在人生道路上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必胜信念,突出思想道德建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革命接班人。难道还不应该吗?
有人可能会说革命的传统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诚然光荣悲壮,但这已经是几十年前的老八股了,我们要对这样的人大喝一声:你错了,你已走到了危险的边缘!“忘记过去就是意味着背叛!”没有过去艰苦奋斗,能有今天的幸福小康吗?事实证明,有不少人因为这种错误思想而断送了自己的命运!
我们社会上的腐败现象那么严重,就是因为有人忘记了艰苦奋斗,忘记了光荣的革命传统,最近我从党的刊物上看到这样的一个数字:我们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牺牲了多少将士?阵亡了46993人(注:阵亡指在阵地上战死的牺牲者,不含负伤的人数〉,而我们近五年来开除了多少人的党籍?开除了137711人。如果开除党籍等于政治生命死亡的话,我们五年开除的党员数字等于三大战役阵亡数字的三倍,那就是说有三倍多的人倒下去了。战争年代的共产党员那儿最危险,那儿最艰苦,连长、指导员驳壳枪一举“是共产党员的都跟我上……冲啊”,战争年代如果有13万多共产党员的部队,那也不知要打多少胜仗。战争年代中倒下去是为党为人民,是伟大光荣的,如今在“糖衣炮弹”中倒下去是可耻的,是历史的罪人。
我们的校园是不是都很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懂导一点革命历史,了解新中国的诞生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烈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热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做奉献!
有不少学校只顾抓学习成绩,只要分数上去了考进了大学就什么都好,不抓学生的道德教育。一个学生有好的成绩固然非常重要,国家的建设需要尖端宝贵人才,但光有好成绩,没有好品德、好思想,他不热爱自己的祖国,他的拼搏是从个人利益出定,这样的人成绩再好也成不了国家的宝贵人才。
我今天讲这些,只是希望你们不但学习工作成绩好,思想品德更要好,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爱祖国、爱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只有这样,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的人人敬佩的好青年。
希望大家像革命的先辈们那样,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乐于奉献的伟大精神,让革命的传统精神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你们的前程会更加壮丽辉煌!
简 历
葛 华 原南昌市歌舞团团长、书记
江苏省南通市人,1929年2月生,1945年6月参加革命、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1师1旅文工团团员、戏剧组组长。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华东野战军4纵队10师(23军67师)文工团团员、编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67师文工队编导,201团文化干事、68师文工队创作员、23军文工团创作员、导演。(抗美援朝时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3军文工团)1953年起,任中南军区第72预备医院4连指导员。1954年转业,历任江西工业厅干部训练班主任、省农垦文工团编导,艺术室副主任。1975年起,历任南昌市歌舞剧团编导、艺术室主任、创作组组长、团长、书记、南昌市政协委员。
受奖情况:1948年淮海战役中立三等功1次;渡江战役中立二等功1次;1951年立三等功1次;1952年抗美援朝中立三等功1次;1953年立三等功1次;1989年评为江西省先进文化工作者。
创作情况:先后创作上演大中型歌剧、话剧83部。主要生平和作品已编入《中国文艺家传集》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1989年11月离休。
(作者:葛 华 编辑:admin)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