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磅礴力量
发布时间:
2022-05-18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磅礴力量
——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中共大余县委员会革命传统教育共建基地揭牌
5月11日,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与中共大余县委员会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大余县池江镇兰溪村彭坑陈毅旧居举行揭牌仪式。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陈坚,大余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钢出席仪式并为基地揭牌。
彭钢在仪式上致辞,对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一直以来对大余县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给予的关怀和指导表示衷心感谢,表示将以此次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揭牌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政治地位,把基地作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江西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唐路凯在仪式上讲话时指出,池江是全国重点红色乡镇之一,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素有“南方小延安”之称。1937年,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红军游击队司令部就设在村里的黄屋祠堂,并在这里进行了‘池江改编’。项英、陈毅率领红军在这里坚持游击战争,同时也是红军游击队下山整编北上抗日的聚集地。希望大余充分发挥好教育基地的作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铁军精神,用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下一代,一代一代坚持理想信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在仪式上,陈坚会长代表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向大余县赠送了一套红色画册。
老红军后代、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刘鲁明以丰富的史实和理论依据,现场为镇村干部和学校学生讲述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的历史意义和实践价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认真学习党史,传承红色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仪式结束后,陈坚、刘鲁明、唐路凯、朱荣萍一行还参观了彭坑陈毅同志旧居、参观了油山会师旧址,并专程看望了当时的游击队交通员“周兰嫂”的儿子刘士华。
1936年春,为加强各地的领导和便于指挥游击斗争,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的中共中央分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来到彭坑,在村民周三娣家后山上搭棚隐蔽居住。后陈毅因腿伤复发,应周三娣和丈夫刘汉光邀请来到她家中居住。国民党军队搜查不频繁的时候,陈毅和同志们常聚在这里开会。因当年周三娣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提着竹篮为游击队员送饭、购买物资、探听敌情。陈毅为她取名“周篮”,游击队员们也都亲切地称她为“周篮嫂”。刘士华老人取出了珍藏的父母照片,并一起畅谈起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
当天下午,陈坚、彭钢就大余红色文化建设与教育传承等话题组织座谈会,县政协副主席周凤来和县委宣传部、县党办、县文广新旅局、县教科体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博物馆、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池江镇武装部等单位的领导参加了座谈会。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