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研究
发布时间:
2022-06-12
张建华 孙盛年
摘要:在红军长征史上有一支特殊部队,它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支部队,也是最早亮出抗日大旗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它担负着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过去虽有学者提到,但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很少。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本文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特点、作用与意义来探究这支部队不寻常的光辉历史。
关键词:先遣队 先锋队 宣传队 播种机 先进团队 长征精神
在红军长征史上有一支特殊部队,它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支部队,也是最早亮出抗日大旗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期间,它担负着神圣而又光荣的任务,这就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特撰此文,探究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这段不寻常的光辉历史。
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全民抗战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先锋队
(一)先遣队组成背景。由于党内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统治着中央,博古、李德等完全摒弃了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原则,从军事冒险主义到军事保守主义,实行消极防御方针。1934年4月底,广昌保卫战的失利,中央苏区已由原来的纵横各近千里,缩小到各300余里。国民党反动派重兵向苏区中心进逼,红军在“中央苏区继续在内线作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已经极少可能” [1]。6月,在最高“三人团”的会议上,李德提出先派一支部队深入到敌人后方去,以调动、牵制一部分敌人,减轻敌人进攻苏区的压力。周恩来提出这支部队要以抗日先遣队的名义,通过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对蒋介石只剿共不抗日的做法造成压力。博古则提出让英勇善战的七军团担负此次任务。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组成的。
(二)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中共中央给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任务是:红七军团到敌人的深远后方,进行广大的游击活动,并在敌人最受威胁的地区建立新的根据地;红七军团在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下,经过福建而到达浙皖赣边行动,号召与组织一切抗日的友军、抗日的人民以及广大先进的人士,一致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央明确要求,“高举着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的旗帜而行动的七军团,应在自己的行动中最明显地表明着自己是有组织的、英勇的、守纪律的、先进的民族革命的先锋队。”“七军团在自己的行动中,应该表明自己是土地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和组织者。”[2]由此可见,先遣队肩上承担着繁重与光荣的军事政治任务,其战略意义重大。
为配合北上抗日,中共中央特印制了《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宣言指出:全中国的民众们!我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愿意同全中国的民众与一切武装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抗日,开展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一切反日的民众都应该帮助我们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团结在我们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周围,加入我们的抗日先遣队,武装起来,直接同进攻中国的日本帝国主义的盗匪们作战,一切抗日的民众,都是我们的同胞,一切抗日的武装,都是我们的同伴,我们都要联合起来。抗日先遣队是为了宣传党的北上抗日的主张,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用实际行动表达我党抗日的决心。先遣队在党的领导下,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口号之下,宣传发动与组织广大民众进行各种各样的反日反帝的民族解放斗争。事实上,先遣队也是以自己的英勇行动、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号召广大的劳苦工农群众,进行彻底的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号召全中国民众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挽救当前的民族危机,争取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先遣队在行动中的确充分体现了自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与执行者,无愧为全民抗战的先锋队。
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支部队
所谓“长征”,应该是指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即撤离原来的根据地,远征到别的区域去建立革命根据地,以求得红军和革命力量的生存发展并实现北上抗日。对于长征,通常有两种说法:一是从全局来说,即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长征;一是从局部来说,即中央红军主力的战略大转移,即红一方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长征。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红一方面军第七军团,属中央红军序列,是中央主力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大转移, 1934年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誓师出征,在瑞金红军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出征仪式。整个红军广场,万民欢呼,少先队敲锣打鼓,欢送子弟兵出征。数千名官兵接受中革军委朱德、周恩来、王稼祥、刘伯承、李德以及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等人的检阅接见。朱德作了讲话,要求官兵坚决反对蒋介石投降卖国,英勇地为维护民族独立而顽强作战。随后,中央领导与全体官兵一同合影留念。当日晚,全体官兵肩负着神圣使命,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率先远征。由此,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了长征的序幕。
从全局来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是最早的;从局部来说,红一方面军第七军团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先于红一方面军其他军团两个多月时间。因此,不论从全局还是局部来看,都可以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长征出发的第一支部队。
三、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最早亮出抗日大旗的红军部队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宣言书、宣传队,是最早亮出抗日大旗的红军部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发时携带大量宣传品,如《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一致对外,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拥护红军北上抗日”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福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宣传品总数多达160余万份,约380余担,连同部队的后勤物资等,共500余担。部队如此严重超负荷,在当时敌人严密封锁、残酷“围剿”的情况下,行动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为了确保先遣队行动,中革军委限令红七军团进行三四天的休整和准备,并下令红九军团专程护送红七军团过闽江。为什么要护送呢?这是因为红七军团承载着繁重的宣传重任。
先遣队在沿途征战中,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张贴、散发宣传品,在村口、大树、宗祠、寺庙等处,刷写大量革命标语。先遣队军纪严明,进入一村一处秋毫无犯,买卖公平,关心群众疾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先遣队深入群众,在群众中召开宣传大会,还以演戏、访贫问苦等形式积极开展宣传,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组织群众起来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进行抗日救亡斗争,广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影响。这对巩固苏区和发展新苏区以及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此外,先遣队还要向国民党军做宣传。在国民党士兵中,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先遣队沿途散发宣传品,刷写“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枪口对外,不打自己的同胞”“抗日反帝的士兵联合起来,杀死卖国长官,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欢迎白军士兵起来当红军”等标语。毛主席在《红色中华》报发表的《目前的时局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一文中谈到,“红军先遣队的前进,还必须同蒋介石阻拦部队作战。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与国民党军的摩擦,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又落到了红军先遣队的肩头,就是在沿途以全力去向国民党军官兵宣传,争取其官兵的同情与支持,以利红军抗日先遣队迅速北上。”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可谓是最早亮出抗日大旗的北上抗日宣传队,承担着艰巨的宣传任务,对一支负有重大作战任务的部队来说实属不易,这在军史上是不多见的。
四、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播撒红色种子的播种机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在闽浙皖赣地区播撒下了大量红色种子。除了有意识地留下一部分指战员在当地坚持斗争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伤病员和在战斗中失散的部分干部战士,散落在四省边界地区。这些人员,成为后来发展当地游击战争的重要骨干。1938年2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有关的闽浙皖赣四省红军游击队通过整编,成为新四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5年2月,由突围出来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迫击炮连、机关枪连以及一些轻伤病员和军团机关工作人员组建为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率领下,挺进国民党统治的“大后方”浙西南建立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3月,挺进师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第4团第3营。
1934年12月2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抵柯村,方志敏主持召开了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议,出于发展皖南游击根据地的需要,决定留下一个300余人的侦察营,与皖南的游击大队组成皖南独立团就地坚持斗争。随后,皖南独立团又与红十军团第19师战士60余人及赣东北红30师余部组成皖浙赣独立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1938年2月,红军游击队在瑶里举行抗日出征誓师大会,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3营。
1935年2月12日,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留在闽北执行任务的2个连及闽北军分区所属各部集中长涧源,重建闽北红军独立师,在黄道的领导下广泛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2月9日,在铅山石塘,黄道代表中共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部宣布命令,闽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
1934年8月,寻淮洲决定,红七军团在福州战斗中负伤的500余人,痊愈后就地加入闽东红军独立第13独立团。其中冯品泰、吴望水、鲁国佑等分别担任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团长、代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等职。9月底,在寻淮洲建议下,成立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闽东开展游击战争。1938年1月,闽东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
以上可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沿途播撒大量红色种子,这些红军游击队汇入了新四军的抗日洪流,而且继承了抗日先遣队的战略战术与战斗精神。
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先进团队
红七军团主力师第19师经过较长时间在中央苏区的东线作战,成为一支英勇顽强、擅长野战的部队。这支部队不仅英勇善战,而且非常听党的话。红十九师源于赣东北的红十军,部队成立之初就强调怎样做一个好共产党员,共22条,其中有:服从党的命令;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实;努力做好党员的一切工作;永不叛党。广大指战员一直以此标准要求自己。1933年1月,红十军开赴中央苏区,方志敏要求部队全体指战员“一切听从党中央的指挥”。
正因为这样,为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吸引和调动“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即将实行的战略大转移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才落到了这支英勇部队的肩上。“七军团最近在福建的战斗中,已经表明了他们自己在政治上及军事上的进步,在给七军团以新的补充及加强其政治的领导之后,七军团无疑的是能够担任这个光荣与负责的任务的。”[3]在中央给七军团的这个训令中,可明确看出党中央对这支部队的高度信任。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转战6个多月的时间里,行军5600余里,不断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大小战斗不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势力,震动福州、杭州、徽州、芜湖以至蒋介石的反革命统治中心南京。1934年12月,蒋介石急发电报,在闽浙皖赣边成立“驻剿队”、“阻截队”、“追剿队”,近20万国民党军,对8000余人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进行疯狂的围追堵截。由于敌强我弱,又是深入到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广大指战员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敌人拼死血战。在冰天雪地的怀玉山,部队弹尽粮绝,有的红军冻死、饿死,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蒋介石惊悉红十军团兵败怀玉山,即电俞济时“俞兼司令济时,此次边区剿方匪,俘获之多与诛灭之众,洵开剿匪以来之新纪录,至堪嘉勉” [4]。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悲壮惨烈的一页,他们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以血战东南半壁的英勇牺牲,牵制了敌人近20万的兵力,掩护了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不愧为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先进团队。
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为“长征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人类军事斗争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史诗。伟大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红军长征出发的第一支部队,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长征精神”的形成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贡献。
如前所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策应了长征的胜利。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无与伦比。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革命信仰。方志敏被捕后,在狱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5]如此铿锵豪迈的诗句,正是他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烈与英雄们坚定信仰的光辉写照。许多被俘入狱的红军将士,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表现出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慷慨就义。他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是值得我们后人去弘扬与传承的。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具有一往无前的顽强战斗精神。他们在艰难困苦面前百折不挠,在强敌面前不怕牺牲、英勇无畏。毛主席对这支部队的评价是:“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一支配备了充足火力、战斗员和指挥员的部队,而且都是在同国民党军作战中表现出最大勇敢精神的红军官兵。”[6]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他们不怕牺牲,进行了许多英勇的血战。广大指战员表现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谭家桥血战中,为了战斗的胜利,身为第19师师长的寻淮洲不惜个人生命,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在激战中负重伤牺牲。陈毅称“寻同志为红军青年将校,以游击战斗著称,毕生为革命利益、民族利益牺牲到底,足为抗日战士之楷模” [7]。
粟裕同志在其战争回忆录中谈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斗争历史,首先是一部惊天动地的无产阶级革命战争的英雄史,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长途跋涉,孤军奋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篇雄伟壮烈的人民革命史诗。红军广大指战员那无与伦比的勇敢顽强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我们应当永远继承和发扬。”[8]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是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团队,他们站在反日反帝的最前沿,他们为着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国主义雄伟壮歌。方志敏被俘后,在狱中写下了十多万字的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稿。他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纯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谋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我的心,总是日夜祷视着中国民族在帝国主义羁绊之下解放出来之早日成功!”[9]以方志敏为代表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极为崇高与可贵的。
习主席指出:“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不忘过去、不忘初心,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以无限敬仰之心与深切怀念之情来缅怀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烈与英雄们!追忆他们的英雄业绩与战斗情怀,继承他们的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我们应以伟大的长征精神为动力,铸我军魂、强我军威,为实现强军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共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1935年1月8日政治局会议通过)。
[2] [3]《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中共党史出版社,1990年出版。
[4] 俞济时:《彻底剿灭方酋志敏部红七军团、红十军团纪实》,史政编译局1982年12月。
[5] 《方志敏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5年1月。
[6] 毛泽东:《目前的时局与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色中华》1934年8月1日。
[7] 1938年5月15日,陈毅率新四军第一支队全体指战员途经茂林,为寻淮洲撰写的烈士墓志铭。
[8] 粟裕:“回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战争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9]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人民出版社 1951年5月版。
[10] 习近平主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
(作者:张建华 孙盛年 编辑:admin)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