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胡金魁为第一代红军外交官与斯诺结下深厚友谊
发布时间:
2022-06-12
江西胡金魁为第一代红军外交官
与斯诺结下深厚友谊
埃德加·斯诺曾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这样写道:“红军外事处派来的代表傅锦魁陪我向前线赶路。他很坦率地把我看做一个帝国主义者。不过,无论哪一方面,他都给了我很大帮助。没到目的地,我们已经成了好朋友……”斯诺笔下的这个傅锦魁来自江西,事实上,他并不叫傅锦魁,而是叫胡金魁。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并采访相关专家了解到,1936年,毛泽东亲自指派胡金魁全程陪同斯诺采访陕北苏区红军,两人因此结下深厚友谊,胡金魁也成为第一代红军外交官。其后,他在南昌新四军驻赣处任职,他最早获悉并报告皖南事变的情报。他还用陈旧的设备,印出了一流的钞票,有力地从经济上打击了敌人。
受毛泽东指派全程陪同斯诺采访陕北苏区红军
档案记载,胡金魁(1906~1982年),原名胡贵昌,新余市水西镇铜林村人。家贫,其父流落到峡江种田。为了谋生,胡金魁12岁就跟随哥哥胡福昌(红军烈士)到吉安学缝纫。1925年参加赤色工会,是吉安缝纫工会委员,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参加长征,在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成立。1936年1月,办事处增设外交部,下设交际处,当时胡金魁调至中央外交部交际处工作,任招待所所长。1936年秋,埃德加·斯诺到陕北苏区进行采访,同行的还有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博士(即马海德)。
史料记载,当时毛泽东亲自指派胡金魁,让他全程陪同斯诺在保安和到保安以西的甘肃边境进行采访。毛泽东告诉胡金魁:一定要搞好生活饮食,吃饱吃好,务必使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同时还要从各方面尽量满足斯诺的采访要求,帮助他解决困难,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保证一路平安、愉快。
1936年7月8日,斯诺抵达苏区前敌指挥部安塞县白家坪。在这里,周恩来为斯诺拟定一张为期92天的采访苏区日程表和路线图。按照周恩来的安排,胡金魁作为外交部的专使,与保卫局干部李长林一起,陪同斯诺前往当时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所在地陕北保安,住进了提前准备好的外交部招待所。
与斯诺结下深厚友谊成为第一代红军外交官
在保安采访的一个月时间,斯诺一直住在招待所,生活上由胡金魁负责照料。1982年春,在纪念斯诺逝世10周年时,斯诺夫人洛尹斯·斯诺访华,胡金魁见到她,回忆整理了《斯诺在保安》、《斯诺是来寻找东方魅力》等文章。他回忆说:“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每天给他安排小米稀饭、烤馒头、炒鸡蛋一类的食物,他总是吃得津津有味,还高兴地告诉我,他的体重增加了不少。”
1936年8月下旬,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他们去往宁夏红军前线采访。一路上,胡金魁和李长林陪同斯诺骑马西行,不受任何限制地采访了红军将领、士兵和农民群众。在返回保安的路上,斯诺与胡金魁骑着马一路有说有笑,他们早已是好朋友。回到保安,斯诺又住进外交部招待所,生活依然由胡金魁负责。
据记载,胡金魁回忆:“斯诺带的东西很多,有好几部照相机,大量的胶卷,许多必用的书报杂志和笔记本,一共有几麻袋,我们专备一匹马驮这些东西。”
记者了解到,1936年10月底,斯诺结束了在苏区的采访,胡金魁负责送行。告别时,斯诺请胡金魁在他的笔记本上签下了他教的英文签名,还送给胡金魁一块圆形挂、座两用表和一支派克钢笔。值得一提的是,斯诺在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英文原著中将胡金魁的名字误拼成“FuChin—kuej”,导致此后各种中文译本都错误地译成“傅锦魁”。直到后来各种史料陆续公开,“傅锦魁”的真正身份才得以揭晓。
1937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交际处组建,胡金魁任交际处处长。在任期间,胡金魁接待了许多投奔延安的热血革命青年和各界著名人士,还接待了爱泼斯坦、史沫特莱、柯棣华等众多国际友人。而胡金魁,也成为第一代红军外交官。
最早获悉并报告皖南事变冒险领取最后一批军饷
1940年底,形势更加严峻,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已无法在上饶立足,军部来电要办事处撤回。据史料记载,胡金魁曾回忆:“那时候,我们办事处要钱要器材,是找第三战区第五军需局,所以知道国民党军队的一些情况。我一个月,最多两个月就要回新四军军部一次,汇报请示工作。”
就在这时,胡金魁从国民党第五军需局发现,国民党将用7个师的兵力包围并袭击新四军军部。他立即电告新四军军部,是最早获悉并报告国民党反动派将发动皖南事变情报的人。这份特别紧急的电报,胡金魁曾连续四五次发往新四军军部。
1941年1月3日夜,胡金魁奉军部命令带领新四军驻赣办事处撤离上饶。白天,他还冒着极大危险亲自去第三战区第五军需局领取了新四军最后一批13万元的军饷。当夜,他带领办事处人员从后门乘卡车撤出,冲过3道封锁线,5日晨到达安徽太平,下午到茂林军部,将军饷等物件交给军需处。
6日清晨战斗打响,国民党军队以7万兵力包围不满万人的新四军,新四军血战7昼夜。叶挺命胡金魁为临时队列参谋,组织突围。突围后,胡金魁在山上遇到军需处长罗湘涛、特委书记胡明,3月底抵达在盐城重建的新四军军部。
用陈旧设备印出一流钞票有力地从经济上打击敌人
1941年,新四军决定印制江淮银行钞票并投放市场,胡金魁被任命为华光公司督导主任。1942年7月1日,在阜宁羊寨镇,江淮印钞厂正式开工,胡金魁任副厂长。4个月后凹版一元券抗币和凸版五角券投放市场。这些钞票的出现,从经济上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抗日战争时期,印钞厂处在日军“扫荡”最为残酷的地区,经常遭到敌人的袭击,生产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胡金魁带领印钞工人,采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巧妙周旋。
1982年7月23日。胡金魁在武昌去世。他的遗照和重要遗物则由江西省革命烈士纪念堂设专柜永久珍藏。
(来源:江西晨报)
点击浏览下一页
1936年7~9月间,在陕北采访途中(右为斯诺、中为全程陪同访问的中央外交部招待所所长胡金魁)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