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江西最早妇女救亡团体成立开创江西妇女界救亡先河
发布时间:
2022-06-12
1938年江西最早妇女救亡团体成立
开创江西妇女界救亡先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爆发,自此,全国上下抗日激情高涨,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1938年江西妇声社成立,它是江西最早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
近日,记者走访江西省方志馆,并采访相关知情专家了解到,江西妇声社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团体,由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组织成立。其宗旨是宣传组织妇女抗日救亡,从而指明江西妇女运动的方向。妇声社还创办了《妇声》,这是江西首个宣传抗日救亡的妇女刊物,宋庆龄等著名革命志士曾在《妇声》上发表文章,宣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妇声社成立为江西最早妇女救亡团体
档案记载,1938年3月初,中共地下党员潘咏流、吴伟在新四军驻赣办事处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妇声社,由劳君展任社长。“妇声社就设在当时的新四军办事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蒋文澜告诉记者,“社长劳君展是许德珩的夫人。”当时许德珩在省抗敌后援会任主任委员,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威望很高。
记者了解到,当时妇声社采取的是干事制。干事会由七人组成,设常务干事三人,主要处理妇声社的日常事务,下面分三股:总务股负责文书、会计事宜;组训股负责组织训练事宜;编辑股负责《妇声》半月刊的编辑发行事宜。
据《南昌人民革命史》记载,江西妇声社是江西最早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个以青年妇女为主体的群众性妇女团体,其中中共党内负责人是潘咏流、胡道珂、吴伟、左诵芬。妇声社成员由最初的知识妇女发展到女工和家庭妇女,并吸收全省各县女公务员、女教师、女学生等为社员。人数也由最初的十三人发展到四五百人。
结合江西省情开展妇女抗日救亡运动
妇声社主要的任务就是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发展中共党员,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组织。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妇声社,为了适应抗战需要,结合江西省情,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3月8日,妇声社在南昌市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座谈会,邀请各界妇女代表参加,宣传抗日主张。记者了解到,妇声社在工作中注意将教育与工作并重,运用多种方式如歌咏来吸引与组织妇女群众,以提高妇女们的抗日意识,特别注重从实际工作中训练干部和选拔干部。
创办《妇声》宣传抗日宋庆龄曾在此发表文章
记者了解到,《妇声》于1938年三八妇女节创刊,由中共党员潘咏流负责,吴伟、胡道珂、左诵芬等人参与编辑和组稿。《妇声》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采取募捐的方式,向知名的爱国人士和进步学者征募捐款,得到了许德珩、孙晓村、黄元起等同志的大力支持,收到一批现款,使《妇声》坚持办到了1940年4月共出了20期。宋庆龄用英文向美国宣传中国妇女在抗日救亡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和展望抗战后中国前途的文章,曾在《妇声》发表。
联合江西妇女团体开创江西妇女界救亡先河
记者了解到,江西妇声社还联合其他妇女团体在省抗敌后援会支持下成立了江西妇女分会。省妇女运动改进会在南昌留守期间,和江西妇声社相互配合,组织抗日宣传队、歌咏队、护理班、茶水站等,扩大抗日宣传,为抗战将士服务,并且组织2支战地抢救队赴前线抢救难童并带回南昌。
1935年,南昌成立了妇女生活改进会(以下称妇改会),原本是为国民党政府“新生活运动”服务的团体,抗战开始后转入救亡工作。后与青年抗日救亡团体和新四军南昌办事处建立了良好关系,开创了全省妇女抗日救亡工作的新局面。蒋文澜介绍,1938年,妇改会由南昌迁往遂川,后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指导下,改组为省妇女指导处(简称妇指处),在全省各县成立工作队,到各村开展妇女工作,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妇声社等江西妇女团体的成立开创了江西妇女界抗日救亡先河,对省妇改会工作重心的转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39年3月日军入侵南昌前夕,江西妇声社迁往吉安。1940年4月,江西妇声社被迫停止活动。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上一页
上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