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发布时间:
2022-06-12
皖南事变前的新四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江新四军研究会 於 文
【内用提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是抗日统一领导战线!更不能让蒋介石得逞于‘抗日民族反共统一战线’!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逼蒋抗日的策略,也是以国共合作,亮相给日本侵略者的底牌!
因为,毛泽东已经洞察到:在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又要得寸进尺地进犯我热河时,蒋介石为借日本帝国主义的刀,消灭共产党所达成了丑恶勾当……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我党要求:在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建立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精神下提出的。
目的就是要蒋介石在全国民众及民族党派、民族爱国人士及华侨同胞的呼声下,放下屠刀,回到孙中山三民主义路线上来,以民主参政议政反对一党专制,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尤其,针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反动意识,特别强调:我党和各党派及团体都有:坚持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下的独立自主的抗日原则。
可是蒋介石有碍于西安事变的面子,提出共产党要搞统一战线,就必需交出一切权力,便于他的指挥和利用为目的……
那我们就来看看蒋介石在新四军建立初期的丑恶心境。
新四军,由于仅用三个月的集中,在整训和教育的机会不充足,加上三年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自主地坚持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也造成走出山地后适应新的政治环境、思想环境、战斗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充足。
由此,蒋介石利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别有用心,那就是他假抗日真内战、亡我之心不死的真正用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企图构建他抗日民族反共统一战线的目的!
蒋介石,以为叶挺是他任命的新四军军长,认为是他插入共产党内的亲信,于是,他多次有意识地指挥新四军北上。
可是,我党中央在识破蒋介石的阴谋,企图要八路军、新四军到黄河以北去和日本帝国主义拼消耗,达到他和日本帝国主义一举歼灭共产党的目的。加之我党战略上的需要,要新四军东进。
是北上?还是东进?
是听党中央的指示还是听“统一战线”的指令?
迷糊了坚持三年自主游击战争的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加上他十分武断地把叶挺军长排到了蒋介石的位置,就像有的评论说:项英对叶挺,总是用有色镜看待,这也难怪他对叶挺不十分了解和对党的赤诚,心想:我和陈毅三年的游击战,为什么换成了叶挺……
所以,叶挺说中央的指示是正确的,他也不听,一意孤行地犹豫在进退两难的茫然中。
可是并不犹豫的蒋介石总想找个事端再一次挑起反共的高潮,他看到叶挺对他的指令没有反应,便一边筹划他抗日民族反共统一战线的包围圈,一边在统一战线内,指责共产党连叶挺这样有才华的军长都要排弃,于是他扬言,要不重新派人,要不撤掉新四军,让他们打游击去,可以剪掉两万元经费。……
其实蒋介石已经知道叶挺是靠不住的,正好是他借机灭共的好机会并第二次地部署消灭新四军反共高潮的目的……
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就是蒋介石制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罪证。
说句实话,这本应是不该也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啊!
项英同志为什么会犹豫于事件发生的错误左右徘徊?为什么会糊涂到连党中央的指示都磨棱两可的不执行的地步?
我们来回顾一下事实:
新四军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长叶挺,职权行使难免受到一些限制。
作为党在新四军的最高领导人,项英无视党中央的重托,始终以关门主义的态度对待叶挺,与叶挺的关系搞得非常僵,加之叶挺无法出席某些会议和看不到党中央的指示电报,在工作时心情不愉快,甚至产生了想摆脱项英离开新四军的想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皖南事变前后的叶、项仍是分歧不断1940年10月,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已布置了“围剿”新四军的方案。国民党方面以7个师8倍于新四军的兵力,在贵池、宁国、泾县、郎溪等地,布成袋形包围圈,企图歼灭新四军。但项英还没有下定决心按时北移和在北移中打破顽军围攻,他的思想还在撤和不撤两者之间打圈圈。叶挺处在这样一个两难的境况下,心情极其难过,把自己的处境比作“好像是夹在两个轮子中间的一粒砂子,很不好过”。
1940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给叶、项指示:“你们可以拖一个月至两个月(要开拔费、要停止江北进攻),但须认真准备北移。”11月24日,中共中央致电叶、项:“你们必须准备于12月底全部开动完毕。”
11月30日,毛泽东做了如下分析:“日蒋决裂,日汪拉拢,大局从此有转机,蒋对我更加无办法,你们北移又让他一步,以大势判断,蒋(介石)顾(祝同)是不会为难你们的,现在开始分批移动,12月底移完不算太迟。1940年12月,皖南的形势日趋严峻,项英急电中共中央:“近顾忽令我军改道,而桂、李在江北之军事布置,皖南顽军之暗中调动,对我包围,阻我交通,并故意对弹药遣散之推诿,如此情形,是否彼等有意阻难我们,而便于进攻江北,然后可再借口对付皖南……部队早已整装待发,两方交通因敌顽两方面不能顺利北渡……情形如此,我们的行动应如何?请考虑后即速示,以免陷于进退两难之境地。”毛泽东代中央书记处致电项英等人,严厉批评道:“全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你们这样迟疑犹豫无办法无决心的。在移动中如遇国民党向你们攻击,你们要有自卫的准备和决心,这个方针也是早已指示你们了,我们不明了你们要我们指示何方针,究竟你们自己有没有方针,现在又提出拖还是走的问题,究竟你们主张的是什么,主张拖还是主张走,似此毫无定见,毫无方向,将来你们要吃大亏的!”这个批评深深震动了项英。叶挺作为军长,在新四军收到中共中央严历批评后,感到惭愧,立即致电中共中央,坚决请辞。项英极力劝解,没有把叶挺辞职的电报发出去。随后,项英开会传达中共中央电报。电报念完后,项英心情沉重地说:“大家再议一下下一步的行动方针。”叶挺严历地指出:“什么时候了,还要讨论行动方针?现在需要的不是讨论,而是决定走哪条路线。”项英也感到自己说得不妥:“就按军长说的,挑选决定一条路线。”参谋长周子昆提出三条路线供选择。在确定突围路线上,叶、项再次出现严重分歧,会议不欢而散。最终的突围路线是按照项英提出的方案走的。由于转移时间和转移路线都是在受到党中央批评之后临时决定的,因而全军的序列编组和政治动员也都显得很乱。这时我皖南部队共有9000余人,编成三个纵队,分三路开进。新四军前进到茂林地区时,已经进入国民党顽军袋形包围圈之内。叶挺主张付出一些代价突破在前堵截的星潭顽军防线,项英一直犹豫不决,在形势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新四军领导层为讨论是否攻打星潭的会议一直从下午3时开到夜间10时,长达7个小时,得不出结论,使新四军失去了突围的最后时机。这就是皖南事变中令人惊诧的“七小时紧急会议”。叶挺终于忍无可忍,气愤地对项英、袁国平、周子昆说:“现在我们陷入了重重包围,不打一场恶仗不花一些代价,是冲不出包围圈的。时间就是胜利。不能总是犹豫不定,总是没有决心。你们的意见到底怎么样?请快说出来。我的态度是,错误的决定我也服从。现在请项副军长作决定吧,你决定怎么办就怎么办。”最终,项英没有同意叶挺攻打星潭的主张,决定部队重新由原路折回,改向西南前进,使得已经取得一线转机的新四军陷入绝境。1941年1月9日,阴雨绵绵。军部到达高坦后,项英与袁国平、周子昆、秘书长李一氓等人听着茂林方向传来密集枪声,感到形势不妙。这时军部参谋叶超建议军首长在一起再研究一下行动方案。周子昆即让他去请叶挺军长。叶超来到百米之外的徐家祠堂,向正在里边烤火的叶挺汇报了情况。还没等叶超说完项英正在等他去商议,叶挺就说:“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只有坚决打出去!”见此情况,叶超不敢回去,就蹲下一起烤火。这时,项英一行久等不见叶挺,也不见叶超,在雨中听到密集的枪声,错误地以为敌人很快就会逼近,便与一行人爬上北面的山坡。叶超在叶挺那里烤了一会火,对叶挺说到外面看看情况,去回复项英等人。叶超到项英等人原来的地方一看,人都不见了,就回来报告叶挺。叶挺找当时来东南局任副书记才两个月的饶漱石商量。叶、饶马上向中共中央发电报,报告项英等“率小部武装不告而去,行踪不明”。中共中央电告叶挺:“中央决定,一切军事、政治行动由叶军长、饶漱石二人总负责,一切行动决定由叶军长下。”在失去星潭突围这一最好战机之后,叶挺根据中央的电报精神,组织部队分批突围,以保存实力。9000余人的皖南新四军部队,最后突围出去的总共有1000余人。在饶漱石的建议下,为营救被困在山上的部队,叶挺下山与敌谈判,结果被扣入狱。项英、袁国平、周子昆3人在离开部队后,见满山都是敌人,又折回来随大部队行动。袁国平受伤后,为了不拖累战友而自杀。项英与周子昆携带着作为新四军经费的金条,却引来了杀身之祸。他们在一个叫蜜峰洞的山洞中熟睡时,被叛徒刘厚总杀害。1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项英、袁国平错误的决定。决定指出:“对于中央的不尊重,3年中已发展至极不正常的程度……过去的张国焘与现存的项英、袁国平,都因不服从中央而失败。”决定还说项英、袁国平“踏上了与张国焘相类似的覆辙”。决定提出:“在全党全军的高级干部中宣布中央决定,开展反项英、袁国平的斗争,但暂时不得向下级传达,尤不得向党外宣布。”听到项英的死讯后,已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的叶挺对探狱的朋友说:“项英也是一有志气有才干的英雄。他的重大失误不是与我合作不好,而是对中共中央一再要他提高政治警惕性的指示置若罔闻,竟然完全按国民党顽军设计的陷阱走,最后铸成大错。”…….
通过这些历史回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历史上,我党由于这一失误而遭受惨痛失败的除项英就是张国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作怪!的确,如果项英参加了党的遵义会议,就不会对毛泽东和党中央置若罔闻了……在一方面,对蒋介石及其顽固派反共本质认识不足:
因为,在了解蒋介石和其反动顽固派的实质下,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未达成抗日民主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字据下,对蒋介石及其顽固派,是采取以斗争求得团结抗日的策略,绝对不是以服从于蒋介石别有用心的调遣。
而在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中,并不指望蒋介石和其顽固派与我们一致抗日,而是要蒋介石和顽固派在民族大义上不要犯上作乱,共产党完全有能力和有意志团结全国爱国党派、民主人士和全国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战;我党东进的目的是在有利的政治环境和战略环境中,以独立自主,大面积的建立新的根据地,用人民战争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一致,共同抗战!
东进以后的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就是有力的事实……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民主”、“独立自主”“斗争求团结”的原则是在统一战线内部,粉碎国民党对共产党采取歧视、限制和削弱的阴谋的伟大策略。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就显得特别重要。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但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成文的共同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拥有自己领导的军队。在这一特殊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敌后战场同国民党左派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
用邓小平同志说的一句话:任何一个党和国家或军队,领袖,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于志强(九江新四军研究会)
(作者:于志强 编辑:admin)
上一页
上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