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孔圣:我曾是一名英勇的机枪手
发布时间:
2022-03-19
刘孔圣,男,1922年10月出生,河南永城县人,1944年8月参军,当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系新四军四师九旅25团2营机炮连战士,师长兼政委是彭雪枫。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渡江战役。1947年在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全国解放后5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省公安厅,省委党校,省监狱局工作,1982年从省监狱局中心医院院长岗位离休,享受副厅级待遇。
一
1922年10月,刘孔圣出生在河南永城县一个偏僻农村。
家境贫寒,母亲早逝,使年幼的刘孔圣无缘走进学堂。十几岁时,为了谋生,他被送到地主家打长工,铡草、喂牛、挑水,什么都干,一晃就是四五年。
1942年,河南发生大饥荒,全省饿死人数在300万以上(据《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42期《重返一九四二》)。由于灾荒,地主没再雇佣刘长圣,他连生计都没了着落,在家待了几个月。
比灾荒更甚的是连年兵祸。当时的永城,一会儿是国民党军队抓壮丁,一会儿是日本鬼子抓劳工,刘孔圣几乎无路可走。
1944年7、8月份,为了养活妻儿,不做亡国奴,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刘孔圣泪别妻儿,到附近的一个地方参加了新四军。“那时,参加新四军可是要保密的事情,否则汉奸、鬼子会来祸害你的家人。”
二
1945年年前,刘孔圣被分到新四军4师9旅25团2营,因为身材高大、行动敏捷,他被分在机炮连扛马克沁重机枪。
虽然发的军装是“八大块”,而且只有上装,裤子和鞋子是从家带的,但第一次穿军装的刘孔圣高兴极了。以后的日子,出操、跑步、行军、战斗,刘孔圣慢慢习惯了部队里的生活。
有一次,刘孔圣所在部队,奉命攻打一个叫“卓苇子”的地方。那里墙高沟深,兵多粮足,当地汉奸头子卓海生就盘踞在里面。被包围后,汉奸头子欺负新四军没有重武器,居然派人敲锣打鼓,高喊“欢迎新四军兄弟”。围困几天后,刘孔圣所在的部队采取挖地道安放炸药的方法,把城墙炸开一个缺口,部队顺利攻了进去,顺带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刘孔圣所参加的战斗,最激烈的要数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他们所面对的,是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第74师,师长是抗日名将张灵甫。这支部队自内战以来,一向是华东战场国军中坚,于淮北、睢泗、两淮、涟水等战役中未受挫折,非常狂妄。
“在战斗中,他们往上攻,我们守。当时正机枪手尤炳烈牺牲了,我马上挪个位置继续开火。敌人也不傻,他们上来就盯着机枪手打得。”电影《南征北战》在描写那场战役时,有刘孔圣所在部队两个镜头:一个镜头是阻击敌人进攻,另一个镜头是雨中赤脚行军爬山。
那次战役,刘孔圣所在部队在山头坚守了两三天,伤亡很大,刘孔圣也光荣负伤。整个部队撤下时,战斗人员所剩无几,之后部队休整了三个多月。
因为表现突出,1947年,刘孔圣被上级安排到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学习内容包括如何搞土改、如何划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华东军政大学跟在主力部队之后,部队牺牲一人学校就补充一人过去。半年后,刘孔圣离开学校回到部队。此时,他从副连长升为连长。
此后,刘孔圣跟随部队,陆续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解放后,他1950年代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江西省公安厅,省委党校,省监狱局工作,1982年从省监狱局中心医院院长岗位离休。如今,九十多岁高领的刘孔圣在南昌颐养天年。
三
回想当年,刘孔圣感慨很多。他说,历经战火,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幸福。如今,他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辈、孙子辈均事业有成、学业有成,他感到很幸福。
展望未来,刘孔圣希望国家不要变颜色,希望祖国越来越好,后代的生活越来越好,不要像他小时候,吃没得吃,住没得住,“现在的幸福生活,一定要好好珍惜。”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