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扬铁军精神 服务地方发展
发布时间:
2022-03-19
努力开创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工作新局面
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自2014年下半年成立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新四军研究工作,弘扬铁军精神,服务地方发展,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2015年被省新四军研究会表扬于“不容易、不简单、不平凡”的研究会,原县委书记张子建同志被省新四军研究会推荐为“弘扬铁军精神,改变老区面貌”的好书记,在出席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五届五次常务理事会上受到表彰,并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上级领导给予的这些赞誉更加激励和坚定了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如何在新形势下行之有效地开展好新四军研究会工作,一直是困扰我们,也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更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大问题。近两年来,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下面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把新四军研究会的事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一样来做
新四军研究会不能就研究新四军而机械地研究新四军,要研究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发扬和壮大铁军精神,让铁军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精神动力之一,并成为指引中华民族巨轮前进的灯塔,和形成全民族奋 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及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责任心,群策群力,把研究会的事情当成自己家里的事一样来做。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四位驻会领导都是年过七旬的老同志,从不讲报酬,寒冷酷暑,下乡调查史料,不叫苦和累。特别是会长官西棉把研究会的工作当成自己家里的事情一样来做,虽身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但只要会里的工作没有办完,他便经常晚上觉都睡不着,有时直到凌晨二、三点才入眠。去年7月,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官老冒着炎炎夏日,不畏高温酷暑,深入黄庄、平定、潢溪、洪湖、刘垦等9个乡(镇、场)、13个村委会访问当年亲历、亲见、亲闻日寇暴行的“三亲”老人,收集整理资料4.6万多字。研究会工作忙,收集整理资料,都要跑到边远山区,寻找八、九十岁的老人。他家属、小孩见他比上班还累,劝他辞职时,他说:“能为革命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应尽的责任。”人家是公车私用,他是私车公用,因为自己不会开车,开始研究会又没有司机,他就利用双休日,叫儿子孙子轮流开车,下乡走访调研。
二、各司其职,多汇报勤沟通,争取领导和上级新四军研究会的关心和支持
新四军研究会是一个庞大的社团组织,研究会人员多,需要责任与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研究会的领导,要经常向县委、县政府领导和上级新四军研究会勤汇报多沟通,争取领导和上级新四军研究会的关心和支持。由于工作方法得当,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自始至终都得到了县委书记、县长和上级新四军研究会的支持和关心。原县长路文革同志一以贯之关心支持研究会工作,他今年8月3日担任县委书记后,不到二个月,就先后四次亲自询问和指导研究会工作,表示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并指示相关部门为研究会解决1-2名年轻干部作为驻会兼职和司机、用油等问题。 省新四军研究会第一副会长陈坚,常务副会长蒋涛,副会长熊河水和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黄知慧、副会长管华鞍、王安平等都曾莅临余江,指导过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特别是余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桂峰和常务副部长祝巧玲同志更是事事亲身,下乡调研,察看每个革命遗址。为加强和保护革命遗址,今年6月18日,县政府召开专门常务会议讨论拨款61万元,作为遗址建设专项经费。
三、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涵,创造性地开展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的各项工作
由于新四军距现在有一定的时间段,很多见证人都已经不在人世,健在的人由于年事已高,很多人记忆也已模糊,这给研究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有许多研究会感到工作难以开展,甚至无事可干。因此,要做好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研究会就必须树立新的观念,适应新的常态,将创新纳入研究会工作的第一动力。为了让新四军研究会工作在新形势下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更多更大的突破,我们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了工作创新。
一是创新队伍建设。新四军研究会的成立,首先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不能单枪匹马,应该是一个宏大的社会体系,因为新四军研究,就是一个全社会化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成立新四军研究会时,必须方方面面,能考虑的都应该考虑周全;其次是要把各司其职与队伍建设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在我们建设新四军研究会队伍时,做到精准二字。在建设新四军研究会队伍时,我们县委领导一开始就高瞻远瞩,将社联、党史办、文明办、教育局、民政局、各乡镇(场)组宣员及人武部副部长等单位的领导或个人吸纳为研究会会员。同时,要求我们主动与中央、省、市、驻县单位,加强联系,为资源整合,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形成了社联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党史办发挥资源共享作用,文明办发挥联系纽带作用,学校发挥主阵地作用,乡镇(场)组宣员和人武部发挥主力军作用,同时兼做很多基层基础工作,为减少驻会人员及经费开支创造了条件。
二是创新学术研究。新四军研究会,不能就研究新四军而研究新四军,新四军有他的前身,还有他的发展,因此,我们研究新四军,要有创新意识,要从我们共产党的整个革命史来研究。今年5月,正当《中国共产党余江历史》第一卷正文付梓之时,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及时撰写了《关于对余江苏区的区域范围探讨》和《关于对〈中共余江历史〉稿的修正建议》,以及《关于对河南县苏区和几个问题的探讨》,引起了县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党史办也及时对文稿进行了修改,为余江县革命斗争史正本清源,统一苏区认识,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三是创新基地建设。研究历史,是为了发现淹没在历史中的光辉。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余江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很多革命遗址。为了加强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开发,为更多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阵地,县政府先后5次,拨款1600余万元对高公寨、画桥、锦江、平定、中童、春涛、马荃、洪湖等13处革命遗址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为各地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开展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的纪念活动,提供了阵地和方便。
四是创新宣讲方法。尊重历史,用历史教育人,“两史”要讲好,教材是前提,因此研究会就应该有一定的担当。如何用史育人,方便群众阅读,激发群众阅读和听的兴趣,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在写革命历史时,做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在编写《红旗里的红》时,我们一改过去写历史时那种枯燥无味的交代和叙述,结合青少年和广大群众的阅读兴趣,用讲生动故事的形式,把党史与国史的若干知识与当地采访收集到的革命的历史鲜活的故事结合起来,激起广大青少年的兴趣,把引导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这个主题与主线贯彻始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宣讲教材。
五是创新服务途经。新四军研究会的职责不仅仅只研究历史,更主要的是还要关心并服务于那些还健在的老新四军、老八路军、抗战老兵及其他们的家属。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做到历史与现在并举,做到每年坚持春节普遍走访慰问那些还健在的老新四军、老八路军、抗战老兵及其他们的家属。对生活特困难的,建议当地政府纳入扶贫帮困名单,每人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金3000元。同时,积极服务大局,撰写了《关于发展并开发高公寨、画桥红色旅游的报告》,并于今年一月十九日,纳入县十五届七次人大会议的政府报告,目前,项目正在启动中。为了发扬新四军亲民爱民的作风和优良传统,今年5月25日,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又积极主动地为高公寨贫困户何海水签订了扶贫协议,解决了其养蜂资金2万元,深得群众称赞。
总之,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思路,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之路才能越走越宽阔。
余江县新四军研究会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图片ALT信息: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违禁词: 第一,最,一流,领先,独一无二,王者,龙头,领导者,极致,
修改浏览器滑块样式: 4px,4px,#f00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