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11-12-06
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葛 华
(2011年4月1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自2006年4月开始工作,历时五年,任期届满。根据《章程》的规定,进行换届选举。我受刘建华会长和第四届常务理事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请予审议。
一、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做了几项工作:
自2006年4月以来,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在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社科联、省民政厅和中国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的指导下,在各位名誉会长、顾问和新四军老同志的热情关心与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积极开展工作,为研究、宣传新四军,宣传江西做了大量工作,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为我省的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圆满地完成了第四届理事会的工作规划和使命。回顾五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一)强化组织,发展会员,研究会的工作步入快车道
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由老红军、新四军老战士和他们的后代以及历史研究工作者组成的特殊的群众团体。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宣传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以史为鉴,资政育人,为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多年来,研究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和增补研究会部分领导成员。成立时由汤光恢同志担任会长,第二届会长李钧逝世后,由曾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老红军、正省级领导干部刘建华同志担任会长,至今已满四届了。省财政及省直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很支持研究会,解决了活动经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为我们提供了活动场所,这就为研究会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组织保证。
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赣州市于1990年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景德镇市和九江市于2010年也分别成立了新四军研究会,鹰潭市成立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联络组,南昌有二个分会。现在,已有会员780余人。2006年以来,发展会员100余人,壮大了研究队伍,开展了多种活动,各项工作步入正常开展的快车道。
(二)围绕重大纪念日,组织和配合开展纪念活动
本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对各种重大纪念日,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2006年举办了纪念建党85周年座谈会、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
2007年举办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11月27日,由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主办,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承办的新四军建军初期十位领导人(叶挺、项英、陈毅、张鼎丞、曾山、黄道、张云逸、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半身铜像揭幕式、大型展览《新四军从这里走来》开幕式、《全国新四军老战士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及铁军纵横——新四军网上纪念馆点击开通仪式,在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隆重举行。省委副书记、省政府省长吴新雄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王宪魁主持开幕式,原中顾委委员、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銍秀、叶挺军长之子叶华明也讲了话。省委领导彭宏松、陈达恒、刘上洋、余欣荣;新四军早期领导人子女叶华明、张太生、曾海生、黄知深、黄知慧、张光东、袁振威、周民、邓淮生;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及北京、江苏、浙江、安徽、广州、湖北等省市新四军研究会负责人张保康、徐君华、童来喜、朱介元、郑竹波、黎清、王贤谷、沈培新、王传厚、陈世基、雷河清;老同志刘仲侯、刘建华;南昌市领导;新四军老战士、解放军、武警部队、学生、工人和社会各界代表共350人出席了开幕式。对陈列十位建军初期领导人半身铜像十分赞赏,认为“它是镇馆之宝”。
2009年12月参加了吉安县举办的纪念曾山诞辰110周年活动,并将此次活动出版了一期纪念专刊。
2010年4月,参加了赣县举办的纪念赖传珠诞辰100周年活动。
并与赣州市委党史办联合,将此次活动出版了一期纪念专刊。
2010年5月22日与横峰县共同举办了纪念黄道同志诞辰110周
年座谈会、学术研讨会、书画展。本会策划了研讨会论文题目,组织会员撰写论文,征集了60余幅书画作品参加纪念黄道同志诞辰110周年书画展,此次画展共有北京、新疆以及省内上饶、鹰潭等地和省新四军研究会的书画爱好者178件作品参加展览。纪念黄道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中共上饶市委书记蔡晓明首先代表上饶市委市政府致辞,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粟戎生中将等发了言。出席会议的有从事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及黄道同志亲属、家乡代表共60余人。我会将此次活动出版了一期纪念专刊。
2010年9月2日与省委党史研究室、江西日报社、省军区政治部
共同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
2010年12月13日,第二会长唐惠民等应邀出席了在信丰举办的全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理论研讨会,会长刘建华向大会发了贺信,副会长刘勉钰作了《江西苏区的游击战争》的大会发言。
(三)出版大型画册《新四军从这里走来》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史称为“新四军前身奋斗史”,由于以前人们对三年游击战关注不够,资料少,成果寥寥。江西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为了全面反映这一浩瀚的、史诗般的光辉革命历史,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历经3年的艰苦努力,跨越8省14个游击区,68个县市,行程2万多公里,寻觅革命旧址、遗迹171处,采访老红军、烈士后代和老村民几十人,拍摄了近千幅照片,收录整理了大量文史资料。于2009年出版了大型画册《新四军从这里走来》。画册出版后,各地老领导、老同志给予了肯定和好评。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同志说:你们江西的同志做了件大好事,出版画册对宣传党史、军史,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加强对青少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有着重大意义。张铚秀、万海峰、周克玉等老领导、老将军及项英之女项苏云,张云逸之子媳张光东、曹莉冬,邓子恢之女邓小燕,汪少川之子汪江淮,谭震林之婿虞大江,周骏鸣之子周东延,肖望东之子肖淮苏等认为:这本画册选题明确,结构严谨,史料可信,真实地再现了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历史,同时也歌颂了革命前辈们的丰功伟绩,颂扬了苏区人民与红军游击队战士同呼吸、共命运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不朽精神,是进行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也是江西新四军老战士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青少年教育中心主任、教授黄志坚同志2009年12月25日来信说:“惠赠的新四军画册收到,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传世价值,做得又相当精致,十分感谢。”
(四)出版《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责任与期盼》、《重走新四军抗日路》、《江西新四军人物传》(上下册、续集)6本书籍
《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史》的出版,党史专家认为填补了三年游击战争史研究空白。
《责任与期盼》总结了老战士宣讲团14年的历程,从老战士们撰写的196篇讲稿中精选出49篇发表。配以近200张宣讲活动图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老战士们发扬战争年代的拼搏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为宣传、继承新四军的铁军精神所进行的特殊 “战斗”。
《重走新四军抗日路》记录了江西省新四军后代会员历经四年,走遍新四军所有军部,行程近万公里,寻访父辈战斗过的地方的所观所感。出版社评价这本书:新四军的后代们以寻访的形式,感情真挚地描述了父辈们当年的战斗生活。生动真实的史料,使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历史价值,文中也展示了后代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图文书的形式,介绍新四军北上抗日路的图书,市场上不多见。
(五)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推出研究新成果
资助泰和县党史办、都昌县党史办编辑出版了《马家洲集中营》、《武山雄鹰》、《江西八年抗战史》等书籍。出版了《纪念新四军成 立七十周年全国新四军老战士书画作品集》。
积极组织会员撰写了一批学术研究论文参加省内外各种纪念活动,并在论文集及省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获得省级论文奖。
完成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分配的《新四军人物辞典》56位江西人物的编写工作。
2010年组织50余幅书画作品参加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抗美援朝60周年书画展。
2011年1月参加在军博展出的《纪念新四军军部重建暨皖南事变七十周年大型书画图片展》,本会组织了作品的征集和筛选,选送19幅作品参加展出,并派员参加活动。
积极参加省社科联组织的科普咨询周活动,制作宣传新四军历史的展板,向前来咨询的民众散发自办刊物、出版的书籍及宣传册,为普及科普知识作贡献。
(六)以会刊《铁军纵横》和宣讲团为阵地,开展继承传统、弘扬铁军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
《铁军纵横》创办于1993年,2007年改版为大16开,每期68页,仍为季刊。2006年4月-2011年3月共出了23期。《铁军纵横》杂志是研究会的主要宣传阵地,该刊以坚持宣传革命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办刊宗旨,既有省内外老战士的稿件,也有后代、史研工作者的稿件,深受全国老战士和青少年的欢迎和关注,获得了江西省优秀内资期刊奖,全国各大图书馆和读者纷纷要求赠送收藏。2011年第一期开始与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合办,充实了办刊的力量。
老战士宣讲团宣讲工作积极有效,步入稳定有序的发展阶段。五年来为大中小学、企事业机关、部队官兵宣讲495场,先后撰写宣讲稿196篇,每篇8千字至1万字不等,每场宣讲都在一个半小时左右,在大专院校每场都在800至1200余人,听众达45万余人次。为了保持深入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常性,重建后的宣讲团在江西财经大学及江西财大职业技术学院、南昌铁路局、南昌南车辆段、江西师大团委、江西师大软件学院、华东交大、南昌大学等院校和单位建立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老战士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举行了隆重挂牌仪式。
老战士们发扬战争年代的拼搏精神,不为名,不为利,谢绝受聘的优厚待遇,放弃颐养天年的舒适生活,人老心不老,体弱神不衰,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以宣传、继承铁军精神为天职的特殊“战斗”中,生动真切的现身说法,无私的奉献精神,激起受教育者的极大兴趣和热情,得到了社会各界赞扬。
(七)积极组织、动员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下一代捐赠文物
为充实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馆藏文物,2009年1月6日及8月1日、2011年1月23日,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了三次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下一代向南昌新四军陈列馆捐献、寄存革命文物的活动,广大会员积极响应号召,新四军老战士唐惠民、杜宏鉴、纪干、韦满春、葛华、管继圣、邢文、王凤霞、孙井,新四军下一代郑怡成、黄进平、钟新生、钟延东、谢勇武、谢晓蔚、董琦、董小玫、盛幼冬、王小青、胡娥、段涛、蔡永明积极支持这项有益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联系动员了非本会会员及外省新四军老战士、新四军下一代捐献文物,这些经历战争洗礼、转战南北、踏遍祖国青山大川的文物共计151件(其中捐献136件,寄存15件)。
(八)分享成果,安度晚年。组织老战士、后代参观学习
2008-2009年分批组织140多位新四军老战士参观省内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开发区和重点企业江铜、江铃、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果喜集团、南昌卷烟厂、江西联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感受改革开放30年江西所取得的成果。来到集航空产品和机电产品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参观教练飞机、强击机时,老战士们都十分激动,不停地问这问那,为我省能制造国际顶尖的教练机而自豪,纷纷在飞机前合影。2009年研究会组织部分老同志到武宁参观,2010年又组织部分老战士到吴城观看候鸟,以分享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领略江西优美山河风光。
下一代分会从2007年到2009年有计划地多批组织后代会员沿着新四军抗日道路进行寻访活动,该项活动受到后代会员的热烈支持。经赣、皖、苏、鲁、浙等地,参观了几十处新四军抗战活动的旧址纪念馆、战斗地、历史陵园等纪念地,前后参加人数79人次,累计时间19天,行程约9800公里。对后代会员的教育非常大,每位成员都有极大的收获。
每年春节,我们都举办联欢会并举办新四军老战士80寿辰祝寿会。
对研究会的老领导及住院的老战士经常带上慰问品亲临病房拜访,向他们介绍研究会的最新动态,同时请他们为研究会出谋划策。不幸去世老战士,我们也派人前往吊唁,并看望其家属。
(九)始终坚持民主办会、节俭办会的原则,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研究、宣传铁军精神服务
研究会的资金来之不易,一是政府支持,二是部门、企事业赞助,我们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办会原则,严格经费管理。既要保障研究会工作的开展和重大活动的需要,又要有所节余。研究会一开始就建立了财务领导小组,制订了严格的财务制度。重大活动、重大开支集中研究,专项申请、专款专用;日常活动费用由一人审定。做到有预算,有决算,有原始单据,经得起审查。财政年审时认为:帐目清楚,开支正当,符合政策。
研究会的经费只能用于研究和宣传活动,常驻会主持工作的老战士、工作人员及后代都是尽义务的,不取一文钱酬劳,不拿误餐补贴,既节约了开支,又继承传统,树立了榜样。
研究会的工作,多次受到主管部门的好评。被省社联评为2002—2004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2009年度全省社会科学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民政厅评为2002—2004年度全省先进社团。
二、这几年研究会工作所以比较活跃,集中到一点就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1、省委重视是关键
原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同志来江西不久,即在2001年的一个星期天,亲自到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参观、了解情况。2002年9月邀请新四军研究会正副会长到省委常委会议室座谈,听取汇报,并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决定:一是经费,二是旧址改扩建工程。此外,一些重大纪念活动不仅亲自参加,还率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省武警总队领导参加,即使外出、开会,也指定专人参加。举办新四军成立60周年、65周年、70周年这几次大型纪念活动,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血沃赣鄱——江西人民抗日斗争展》、新四军建军初期领导人铜像揭幕式、《新四军从这里走来》图片展览、《全国新四军老战士书画作品展》展览等,省市几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都积极参加。孟建柱书记、黄智权省长、吴新雄省长担任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名誉会长,这给我们很大鼓舞。对此,兄弟省市都很羡慕我们。研究会的办公经费等问题,省委省政府领导也非常关心和重视,并作了妥善安排。现在我们可以欣喜地向大会报告,经过南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投资近四亿元,拆迁870余户的军部旧址改扩建工程已完成,一个崭新、美丽的,布局严谨、新颖的陈列馆呈现在人民面前。
2、社会支持是基础
多年来,地市和省直各部门、社会各界不忘历史,深情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对研究会的工作非常支持。如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南昌、赣州等市委市政府、省财政厅、省经贸委、省经贸厅、省冶金厅、省民政厅、省社科联、省烟草公司、洪都机械厂、省铜业公司、九江石化、江铃、新钢、南钢、萍钢、德宇集团、果喜集团、南烟、景德镇陶瓷研究所、青花文具瓷厂等单位对研究会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2007年江铃集团赠送一部全顺商务车,为我会赴三年游击战争地区进行调研和其它活动解决了交通问题。在我们为铸造新四军建军初期10位领导人半身铜像遇到困难时,省长黄智权同志对申报所需费用给予切实支持,江铜给了我们2.8吨铜(折价28.8万元),果喜、桐青等集团也给予实际帮助,使广大老战士的愿望得以实现。
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南昌晚报》对江西抗战和新四军在南昌的组建进行连续地整版报道,对新四军老战士进行跟踪采访。《都市消费报》对江西抗战出了一期新闻专刊,得到有关部门的好评,《江西卫视》及其它频道也进行了连续报道。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南昌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新四军老战士和专家学者做客新闻直播室,谈自己的战斗经历和研究成果,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07年—2009年间,为筹备《新四军从这里走来》图片展览及出版《新四军从这里走来》大型画册。三年来八次赴京、津、沪及江西、广东、福建、安徽、湖北、浙江、河南、湖南8省14个游击区70多个县市,行程2万多公里,展开“三年游击战争”资料调研,得到了老领导、老将军、新四军早期领导人子女及所到省市县有关部门、新四军研究会、党史办、各乡镇同志们的大力支持、热忱帮助,较好地完成了这一历史重任,用画册、图书颂扬了老一辈革命家丰功伟绩,传承铁军精神、革命传统。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3、老战士及其后代和史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省新四军研究会名誉会长汤光恢、罗维道、刘仲候、吴允中及顾问们非常关心支持研究会的工作,经常给予指导。广大老战士非常热心研究会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同志,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研究会的日常工作之中,体现了这些老同志的高风亮节和革命激情。老同志的后代们也都积极参加了研究会的各项活动。史研工作者们凭借他们对新四军的热爱和专业特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建议
同志们,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完成了她的使命和工作任务。本次代表大会即将选举产生第五届理事会和新的领导机构。新四军研究会的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新一届理事会一定能更好地弘扬铁军精神,与时俱进,把研究、宣传新四军的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再创新的辉煌。为此,我们向第五届理事会提出几点工作建议:
第一,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本会宗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本会是一个群众性学术团体,基本任务就是研究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尤其是研究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新四军在南昌、赣北地区的历史。要增强使命感、时代感、责任感,充分认识对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宣传的重要性和长久性。
第二,要继续围绕重大纪念日,组织和配合开展好纪念活动。这是本会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今后要继续坚持和发扬。
第三,继续抓紧学术研究,开拓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多出成果,多出精品。学术研究是本会的根本,是本会存在的价值所在。在下一个五年期间,本会学术委员会要继续发挥学术指导和学术评议作用。
第四,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宣传的力度和深度,继续办好会刊《铁军纵横》和江西省新四军老战士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
第五,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努力为研究会工作的连续性和创造性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鼓励和支持各地市新四军研究会、联络组,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项活动。
第六,进一步加强本会的自身建设,要主动接受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的业务主管和江西省民政厅的登记管理,依法办会,要继续依托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开展本会各项工作。
同志们,第五届会员代表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将走向新的起点。会议选举产生的第五届理事会将面临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相信,在研究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的研究会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态度把新四军历史研究好、宣传好,为建设和谐江西,促进江西在中部崛起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