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纪念刘建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
2016-08-14
在纪念刘建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征研一处 左家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加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政协江西省第四届、第五届委员会副主席(正省长级)刘建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我的发言,着重回顾刘建华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光辉业绩,缅怀他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一、奋勇工作,为巩固与发展中央苏区付出了大量心血
刘建华同志出生于赣南偏僻山区一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秋,受参加过寻乌暴动的父亲影响,年仅13的他加入本村农会,1930年冬,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村儿童团团长,1931年秋后,历任龙图乡团支部书记,少共河角、吉潭区委宣传科长、少共寻城区委书记等职,团结和带领家乡的团员和少先队员,配合红军游击队开展反“围剿”斗争。1932年3月,他光荣地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久调任少共寻乌县委宣传部长。这以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寻乌的扩红、支前和扫盲教育等工作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增长才干的刘建华同志,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关注。1933年11月和1934年8月,在反“围剿”形势日益严峻的时刻,他先后调任粤赣、赣南少共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其间,他经常深入到各县、区、乡,大力巩固和发展团的组织,把广大青年组织起来,为革命战争服务; 为切实做好白区工作,他不惧危险,到处于赤白边沿地区的会昌县高排、清溪,安远县天心、龙布一带召开座谈会,动员白区青年向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利用各种形式支援苏区反“围剿”斗争,他还参与领导了站塘战地委员会和赣南省党、团二线工作,为配合红军打击和遏制粤军北进,以及中央红军长征后的苏区斗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艰苦卓绝,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刘建华同志遵照组织的安排,留在苏区坚持斗争。12月,他出任中共赣粤边特委委员和少共赣粤边特委书记,随即与李乐天、杨尚奎等率独立营700余人,从于都小溪出发,经赣县长洛、大田渡过桃江,在王富圩击溃粤敌1个连,于12月底到达信丰县槽里,与信丰县党组织和游击队领导人刘符节等人胜利会合。1935年4月,为统一干部的思想,转变斗争方式,他参加了著名的“长岭会议”,参与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新的斗争方针,从思想上、组织上为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会后,他率领游击队,转移到南雄、仁化、大余、崇义四县边境活动,开辟了新的游击区。
1935年12月,在发生叛徒龚楚破坏特委领导机关的“北山事件”后,根据特委的安排,刘建华来到信康赣地区的上乐村,召开三个区负责人会议,立即对党团组织进行整顿,改善党群关系,发展新区、巩固老区,并负责领导特委油印处和交通站的工作,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1936年6月“潭塘坑会议”后,他和刘符节把分散的游击队进行短期集中整训后,以游击区中心的上乐、潭塘坑一带,分3路出发,向敌人展开军事进攻。一路指向大余新城; 一路挺进信丰大小窝、九渡、长安、禾锹等圩镇;一路向南康贤女埠发展,主动出击保安团和地方武装。7月9日,游击队先后攻打了大小窝、九渡水等敌人据点。7月26日,又夜袭了驻大余新城的保安团队部,击毙20余人,活捉保安队长,缴枪20余支。经过几次战斗,信康赣游击区的范围扩大了,东面发展到桃江沿岸及河东赣县长演坝、小坌等地,西面发展到大余县新城平原一带,南面发展到九渡、正平,并通过小河游击区与崇仙、小江游击区连接起来,北面伸展到南康贤女埠、李村、赣县阳埠,王母渡一线。党团组织也有发展,党员团员发展到200多名,有20多个党小组。连与敌占区交界的正平、九渡也新发展了几名党员,成立了党团支部,1937年7月,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刘建华又率领信康赣根据地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的“清剿”。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赣粤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刘建华按照中央保持南方战略支点的要求,服从组织决定,继续留在赣南工作。
三、坚定信念,为赣南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新四军北上抗日之后,刘建华同志根据工作需要,先后担任信丰县委书记、南雄县委组织部长、赣南特委组织部长,并在皖南事变后,临危受命,主持赣南特委工作。期间,他领导赣南人民,积极开展反磨擦、反逆流斗争,以斗争求得维护合作抗日的局面。1941年8月11日,为保存革命力量,他带领部分干部战士,从信丰坑口经南雄县撤退到广东东江抗日根据地。
1945年8月,中共广东区党委派刘建华为赣南特派员,随东江纵队返回赣南,负责恢复和发展赣南游击根据地。之后,他被任命为油山武功队政委,挺进油山地区,重新点燃了赣南游击斗争烽火。1946年8月,蒋介石撕毁和平协定,对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刘建华等率领部队公开 恢复活动,并以灰色面目打击敌人,在群众中引起极大影响。1947年3月下旬,由刘建华任副书记的五岭地委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并对部队进行整编,刘建华任副总队长。6月间,解放总队在南雄、大余人民的支持下,解决了南雄珠矶、大余内良乡公所及其反动武装,解放了大余西部的河洞、内良和吉村地区,并在长岭、长芦、黄金寨、高坪、流洞一带组织农会,成立常 备队。9月,会攻南雄新田,取得重大胜利。解放总队在各地取得的一连串胜利,特别是南雄新田战斗的胜利,迫使国民党反动势力纷纷从雄余、雄信线上退出。期间,南雄25个国民党乡公所有17个成为流亡乡公所,除县城外,全县农村都得到了解放,并有9个建立民主政府。大余25乡有23个乡成为解放总队的游击区。五岭地委还组织工作队在南雄的始兴和大余、崇义、信丰的部分山区开展土地改革的试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1949年元旦,在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下,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粤赣湘边区人民解放军总队编为北江第二支队,刘建华为副司令员。5月,为了配合与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粤赣湘边纵队决定从北江第二支队抽调兵力组建赣南支队,刘建华担任赣南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并兼任中共赣南工委书记。
随即,他号召全支队指战员“多打胜仗、歼灭敌人、迎新大军、解放赣南”,并开始着手建立人民政权。8月初,在赣南支队的大力配合下解放军第48军发动赣南战役。8月14日,赣州城解放。8月16日,刘建华率领的赣南支队与解放军在大余新城会师。从而宣告赣南21年的革命武装斗争胜利结束。
刘建华同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绩。今天 ,我们纪念刘建华同志,就要学习、继承、发扬刘建华等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推动江西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页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