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
2020-12-02
董琦会长在庆祝九江新四军研究会成立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今秋十月艳阳天,满园桂花吐芳菲。今天,2020年10月12日,对于我们九江新四军研究会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我们汇聚一堂,庆贺九江新四军研究会成立10周年的生日。
九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当年新四军活动的区域之一。十年前,我们这一批红军、新四军、解放军的后代和部分党史工作者深感在新形势下,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责任,于是,开始了九江新四军研究会的筹备工作。
第一任会长谢勇武为了本会成立,不顾患病后手脚的不便,多次奔走市委的有关单位,认真阐述办会的愿望和宗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首先,先成立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九江办事处”,后得到了九江市委党史办主任罗环同志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史志办认真讨论了办事处的申请并同意我们挂靠党史办,成立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在名誉会长刘安东的具体指导、协助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本会于2010年10月12日正式挂牌成立了。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各级组织和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的关怀支持下,在两任会长谢勇武、董琦,常务副会长范作杰及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会员本着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九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提供精神动力的宗旨,走着“踏寻足迹、缅怀伟业、继承传统、光大铁军精神”的路,十年来不忘这个初心,围绕这个初心,克服前进中困难,我们一路风雨兼程直到今天。
十年来,我们九江新四军研究会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不断壮大,已由成立时的65人发展到现在的131人,老战士、后代子孙、史研人员和热爱关心这项事业的同志们汇聚在研究会这面旗帜下,不计名利报酬,共同做着这一份利国利民传承“铁军精神”的工作。
十年来,本会在新四军军史研究领域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涌现一大批有份量研究成果,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受到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内的充分肯定。
十年来,我们九江的涌现了一大批的知难而进、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同志,为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建立与发展作出贡献。这里我特别提到已故的前副会长朱立挺同志,他是办事处和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在身患重病期间,依然十分关心研究会的工作,他的许多建设性意见在会里得到认可和践行。他生前说过:“这辈子我就是研究会的人了。希望研究会后继有人,越办越好”。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有尽心尽力。他的这种奉献精神,仍在激励着我们。值此,九江新四军成立十周年之际,我代表理事会向十年来为研究会成立与发展的作出贡献的新老新四军研究会会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对曾经关心支持现在还继续关心支持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各级领导、单位,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就本会十年来的各项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同志们作个汇报:
一、立足研究不放松、十年坚持结硕果
新四军研究会,顾名思义,“研究”是基础,是主业,也是本会的重点工作。本会一成立,就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工作,成立本会由副会长殷育文、李本操兼任学术委员会的主任及副主任,成为学术研究的带头人。多年来,他们身体力行,走在前面,带领同志们共同努力,在学术领域先后、取得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会成立初期,就查寻当年新四军在九江地区的情况,收集资料于2011年10月汇集、整理发行了由谢勇武任主编,殷育文任执行主编的《新四军九江抗日大事记》一书。原党史办罗环主任阅后给予了“此书的发行填补了九江党史关于新四军研究的空白”的评语;
2017年11月,主编李本超在双眼手术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潜心研究,历时六年完成了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四军历史上的今天》一书,此书被纳入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丛书》之一、作为一本工具书,为研究新四军十年的历史提供了较完整的文字资料,一经问世即得到了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本书全书共计78万字,历时6年,本会许多同志参加了在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文字校对,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工作,付出了自己心血,可以就是说这本书的出版是研究会的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完成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重印《江西省新四军老战士传略》一书上、下集的工作,我会认真采访、收集、整理并按时提供了九江地区38位老同志的资料,使本书顺利完成出版发行。
历年来本会的论文多次获选参加全国及各省市有关学术研讨会,同时获奖汇编入书:
2017年9月,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室、中共广州市委主办,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全国纪念“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研讨会”在江西赣州大余县举行。本会殷育文、李本操、王代芹投稿的三篇论文同时入选,并评为优秀论文汇编入书;
殷育文3篇论文被征用入选不同学术研讨会议:
a、2014年12月,中国新四军在福建省古田县召开《南方红军游击队与新四军》研讨会;
b、2015年8月,九江市社联《抗战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章《试论赣北战役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会交流获论文二等奖;
c、江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纪念南昌起义90周年暨第五届“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与会发言。
殷育文和本会理事、原九江县委党史办主任陈柳罡参加了2015年l月9日省新四军研究会召开的《江西三年游击战争与新四军》研讨会,并获奨。2019年初,本会接受省新四军研究会下达的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关于“编撰新四军一支队一团团史”的任务,并下拨1万元为学术专题研究经费,2年来,范作杰、殷育文、李本操、孙永胜4位同志二次出行外省,深入到当年组建及战斗过的地方,寻找史料,知情人,整理素材,尽管年代久远给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但这项工作仍在积极推进中。
二、宣传教育绽新花,持之以恒传精神
会刊是阵地是研究会主要研究阵地,也是对外宣传、交流的窗口,2012年本会组建了编辑部,创办了会刊《九江新四军研究》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全省唯一的地市级研究会会刊。先后以殷育文(主编)、副主编李本操、张连庆、闵正国及钟万祥(执行主编)等为核心的主创人员,不仅自己带头撰稿,还深入各地各单位组稿。本会的老战士杜宏鉴、储志清、戴志明、徐桂楠、马丛军、端木义堂、江淋亲自为会刊撰稿,还聘请一批特约研究员。随着刊物影响和扩大,全国各地的一些新四军军史研究人员也积极投稿,据不完全统计,自2011至2020年会刊从创刊号至今共发行了20期,共有会员170余人次投稿,350篇文章被录用登载。10年来,刊物质量不断提高,刊物影响不断扩大,发表一大批有份量的文章,已经形成一支稳定的、一定研究水平的撰稿队伍,可以说《九江新四军研究》也成为九江新四军研究会的品牌,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办刊的详情,等下请副会长,刊物主编殷育文作专题介绍。
实话实说,本会办刊物经费一直是很紧缺的,多年来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和九江职业大学、九江实验中学、九江龙门电器有限公司、九江关工委等单位的资助。新四军老战士戴志明听说办会刊资金紧张,个人赞助一万元,支持会刊发行工作。在此,我代表研究会向所有支持和赞助过本会的单位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宣传、宣讲铁军精神是本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由副会长商晓星主持。多年来,她始终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仅一人就宣讲了10多场次。在方式方法上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宣讲不计报酬,随叫随到,并且根据举办方要求,提前准备了合适的宣讲科目及适合的宣讲提纲。十年来,本会重要的宣讲活动主要有特邀刘华苏将军(原北京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知名新四军军史专家。省新四军研究会老战士葛华,教授刘勉玉、陈忠,本会老战士戴志明,红军、新四军后代:谢勇武、商晓星、江洪涛,本地史研人员:殷育文,钟万祥等人,先后讲授30场次,受众达千余人。他们走进了机关,学校,军营,社区,送课上门 受到了热烈欢迎。本会还与九江职大、实验中学、龙门电器公司等共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特别是老红军杜宏鉴老人,不顾年迈体弱,多次来应各机关等单位的邀请,上门讲述自己亲历的战斗故事,教育后人不要忘记过去,要热爱新中国。
2014年8月,本会老战士戴志明、马丛军参加“浔阳晚报”开展《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老兵座谈会》,戴老回忆当年的战斗经历与会的发言得到了热烈的欢迎。
- 聚精会神抓党建 各项工作添新彩
2013年12月,研究会在市民政局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了“中共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党支部”,支部一建立,就按照上级党委要求,全面加强了研究会党的建设,以求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保证研究会发展正确方向,并带动会员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八年来,党支部先后三届,进行了换届改选,先后由黎平、江平、张连庆三人担任支部书记。在此期间,发展了二名会员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增加新鲜血液。党员是群众的表率,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关键时刻,党员会员王永铎、王秀峰夫妻主动积极地参与居住地防控工作,战斗在小区防疫工作的一线,受到了社区表彰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战疫者》特别纪念章;
在向濂溪区南山养老院捐赠过冬衣被的活动中,老支书黎平和段涛夫妇购买了8床新的军棉被,与党员和会员们共计204件物品,由范作杰、张连庆、孙永胜带队,分二批三车送到养老院,给老人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开展党课教育、党员交心活动的同时,带领党员会员开展多次党日活动,并先后15次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学习;
本会党支部与市委党校、九江福建商会、滨兴街道三马路社区四个党支部联合召开了“庆祝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党日活动,钟万祥教授主讲,商晓星、江洪涛亦上台发言,福建商会翁会长、新四军研究会范作杰常务副会长分别讲话。活动内容充实,成效明显,受到四个单位党员的热烈欢迎,多家媒介作了报道。
2015年本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和会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市社工委所属4个党支部共庆“七一”党的生日的纪念联欢活动;
组织40名党员、会员参观了现已退役的“九江号”舰,参观的会员,大多是退伍,转业军人,对军队有着特殊感情,参观中大家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特别是海军发展与强大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
2019年“八一”节前,党支部代表全体党员前往看望和慰问本会的老红军、老革命、老战士和军烈属。
四、红色寻访数千里,特色活动绘新篇
第一、开展红色寻访,坚定科学信仰。参观、学习和寻访当年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在现场对研究会会员进行生动的新四军军史教育是本会主要的工作之一。自建会以来,先后10次组织会员260余人次自费外出寻访,我们沿着当年红军、新四军当年战斗足迹,行程八千公里,先后到江西、浙江、江苏、福建、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及山东9省,参观了有关的旧址、纪念馆、陵园、纪念碑,开展了祭奠、悼念革命烈士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们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了当地的革命历史,也进一步增强会员共产主义信仰与信念,增强了研究会的凝聚力与吸引力。成为我们新四军研究会特色活动之一。
第二、积极主动的参加、配合,协助省研究会一些工作,受到省研究会好评。
参与了省新四军研究会在九江开展的网站采访拍摄《老兵忆当年》的开机活动,省研究会会长马博维带队赴浔,本会大力协助工作。李本操等一行共同前往,在家中及医院的病床前,完成了首批采访老战士的任务。为了不遗漏一位尚健在的老战士,省研究会先后三次来九江,还赴修水完成了12名红军和新四军老战士的采访工作,在网页上留下了他们身影。
本会配合与协助省研究会与全国优秀企业家宣讲团为健在的老战士捐款制作个人相册的活动,需要本人提供有关人员人均30张以上不同年代的相片,时任办公室主任的郭明春接到通知后立即加班加点,亲自上门,认真地查找、挑选并帮助翻拍,按时保证质量地提供了11人的相片。功夫不负有心人,当精美的相册送到家中时,得到了老战士和子女们的盛赞。
由李本操倡议并执笔,集体创作的会歌《前进,新四军研究会》,在中国新四军会刊《铁军》杂志上发表(2014年第1期),各地给予广泛的好评。
谢勇武等4人赴南昌参加了乔信明《遮不住的阳光》遗著的赠书活动。
- 本会还积极开展体现新四军研究会特点和有九江特色各项活动。
本会与浔阳区总工会、区司法局、区档案馆、区书法协会联合举办了《中国梦·法制路》及首届法制书画展,会员叶江南提供了大量的文献文物资料展,个人收藏的相关物品,殷育文、汤泉州亦有作品参加展览,为普法教育活动增添了浓墨重彩。
省研究会成立30周年制作纪念相册,本会百岁老红军杜宏鉴应邀题词:“铁军精神 永放光芒”。
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原名誉会长刘安东,会长董琦一行前往杜老家中表示祝贺,老人家满怀激情,把用伤残的右手写下的毛主席诗词《长征》赠送给本会,勉励后代子孙们“继承长征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圆梦中华”。2020年春节前,省研究会代会长陈坚一行,专程来浔看望慰问了百岁老红军杜宏鉴及已故老红军贺珍的遗孀史素华,本会领导陪同看望。
本会与“君中舞艺艺术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先后11次联合开展了文艺宣传活动,艺术团在理事长石章义、副理事长邹军英的带领下,走进军营、社区、养老院等单位,献上一台台主题鲜明的歌舞节目,在本会红色寻访河南新县许世友将军的故乡时,“君中舞艺艺术团”同行,向老区的父老乡亲们献上一台歌舞,广大会员积极参与,表示亲切的关怀和慰问,受到热烈欢迎。
原党支部书记江平带领着“心贴心志愿服务队”,多年来每月上门,从不间断地开展拥军优属,为老人送温暖、送爱心的公益活动,他们到行动不便的老战士家中一对一的服务,把敬老爱幼,关爱老人的美德一代代地传承,而且,长期坚持。
自研究会成立以来,会领导每年春节及老战士住院期间,均前往探望并表示慰问。
根据中国新四军研究会的倡议,本会组建了“二刊”发行工作站,先后由:黎平、李毅浔、郭明春、张连庆担任站长,开展了《铁军》及《大江南北》的每年的发行订阅工作,九年来在负责同志的努力下,订阅的份数在逐年增加。
本会的财务工作先后由王顺英、匡晓春、何珍珠三人负责,本着透明,公开,节约的原则,她们严格遵照财务制度办事,会的财务工作受到上级肯定,会员的好评。
办公室的工作涉及到研究会的方方面面,两任主任郭明春、孙永胜亲力亲为,他们年纪并不年轻,但他们不计节假日,随叫随到,任劳任怨地去完成每一次的工作,确保了研究会工作的高效运转。
今年初,因军队营房制度改革需要,研究会要在4月底前搬出原址。副会长张连庆、带领办公室孙永胜、郭明春在市区多处询问、查找合适的办公场地,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后面的整理、搬迁工作也很繁重,孙永胜等同志为了节省开支,亲自开车采购,与工人一同加班加点到深夜,会领导和办公室全体同志,齐心协力终于完成了办公室的搬迁,5月份正式在新址办公。今天,我们能在干净、宽敞的办公地点工作,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
特别要说我们研究会从会长到会员,无论分工如何,都没有报酬,不计报酬,甚至于没有节假日,都是自觉、自愿,这体现了九江新四军研究会会员较高的政治觉悟,体现会员们对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初心的责任担当与坚持不懈的追求,可以说这本身就是在践行铁军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在前进中我们也遇到了困难与问题,如:经费、稿源不足,宣传、宣讲力度不够、后继乏人等,这些都尚待我们去克服和解决。
10年来辛勤的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研究会的工作得到了各级组织的好评及授予的荣誉:
2015年,本会参加九江市民政局开展的全市“学术类社会组织评估”,经过全面的考核及检查,研究会获得“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3A”的荣誉(全市当时共两家)并悬挂牌匾;
2016年及2019年,二次被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评为“先进集体”。
董琦(2次),殷育文;获得市社联先进个人:
郭明春、商晓星、殷育文、李本操等先后获省研会先进个人称号:
同志们:九江新四军成立十年了,十年来3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研究硕果累累,影响越来越大,今天,我们可以问心无愧的说我们为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尽到自己责任,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荣誉永远是前进的动力。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培育形成的铁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第一个百年目标就将完成,我国即将要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本会也将进入第二个十年进程,前途光明,但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弘扬践行铁军精神,努力开创九江新四军研究会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我们的新贡献!
(责任编辑:钟万祥)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友竹路7号(新四军纪念馆)
网站版权: 江西省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SAF Coolest v1.2 设置面板 NHISS-ZJRH-MXASE-ZAZ
无数据提示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